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忿忿不平: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么的“标准”,为什么任何题目都有固定答案?在任何社会,我们都不能完全避免“标准答案”的存在,只不过,那是别人的标准,那并不是唯一。我们得问问自己:不“标准”又何妨?
[新闻回看:网友发帖展示儿子被判错误考题 质问答案标准化]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标准答案的存在无可厚非
就看你对它在不在乎
也许那是“标准”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不标准又何妨?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标准去吧
同一个世界,各有各的标准
 

标准答案的存在无可厚非

——就看你对它在不在乎

标准答案的存在无可厚非
  作为考试,总会有个唯一的答案
  “标准答案”的背后是晋级式教育,作为考试,总是需要一个标准答案判卷,增加答案的多样性和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不矛盾。同样,一个社会要有共同的底线,所以有了法律和道德,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与思考应当唯标准答案马首是瞻。[详细]
只是我们对答案标不标准太在乎

  少儿英语教育专家sally,她说:“家长们应该明白,眼下的名次和成绩固然重要,然而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未来成长最有益的。”“只惟真理,不惟圣贤。”这句古语恰恰也说明了遇到标准答案问题时需要表明的态度。只要有自己的答案,哪怕不标准,也没关系。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详细]

 

也许那是“标准”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不标准又何妨?

也许那是“标准”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算法则。一起长大的人,未必能一起上学;一起上学的人,未必都能考上大学;都读了大学的人,未必都能立即找到工作;没有立即找到工作的人,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未必一生不幸福。拿高分、读大学、好工作、赚大钱——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标准答案”。问题是,不标准又何妨?[详细]

“虎妈”教育引争议,那不过是别人的教育方法而已

  蔡美儿认为,大部分“中国妈妈”眼里,孩子读书成绩如何,直接反映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她提倡的教育方式引起众人的讨论。对如何教育子女,一百个家庭有一百个答案。那是蔡女士的教育方法,是她两个孩子的“标准答案”。就像“XX女生在哈佛”之类的书畅销,我们总不自觉把别人的标准当作自己答案。[详细]

人人冷眼看待“重庆模式”,为何看尝试就想复制?

  看好“重庆模式”的人,积极思索怎样才能照搬,怎样才能复制;不看好“重庆模式”的人,一开始就断言“重庆模式难以在全中国复制”。——这不过是在重庆一个地方所尝试的一个改革而已,无论成功失败,都不代表要在全国复制。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见别人的“答案”就想着批量复制?[详细]

“楷模”、“标兵”大行其道,其实“标准”不是“唯一”

  无论是文化背景还是教育环境,我们都在追求某种“标准答案”:人人争当道德楷模,殊不知道德范畴本就模糊;人人都想有所成就,其实成功的道路有千万种,成功与否的界定也很多元……在“标准答案等于唯一答案”的主宰下,任何偏离标准的想象都成异端。[详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标准去吧

——同一个世界,各有各的标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标准去吧
  “标准答案”的背后,是命题者的权威,这个被“标准答案”统治的世界,是一个已知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也是死去的世界,一个远离了创造和创造精神的世界。如果有些时候,标准答案不得不存在,那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向所有貌似客观公允的“标准答案”低头。
你也可以不唯标准马首是瞻,不向标准低头

  2004和2005年中网,包括李娜在内的中国金花们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经常是没有特色的“标准答案”,比如赛前的“我只想一场一场打好比赛”,赛后的“对手发挥得比我好,我没有打出自己的水平。现在金花们能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示个性,流利的英语自不必说,有的大秀自己的服装经、美容经,有的甚至透露自己的恋情、婚姻。“标准答案”时代已恍如隔世。”[详细]




  更多>>
2011.1.26 2011.1.25 2011.1.24 2011.1.20 2011.1.19
英国王室何以获得人心 仓央嘉措,在臆想中走红 丑闻那么多他们何以坚挺 国家形象,公关有理宣传不宜 尊它或反它它都在那,不增不减
2011.1.18 2011.1.17 2011.1.15 2011.1.13 2011.1.12
他不是同一个人 五饼二鱼与五馍二蛋 实名举报不应走特殊路线 什么让我们失去争论勇气 别让天价过路费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