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红包背后是流泪的钱包:婚宴礼金比工资涨得快

黄金周成“失金周” 众人频接“红色罚单”

黄金周成“失金周”苦:双节收6份婚宴请柬 礼金超工资
        这几天,宋先生很是犯愁,期待的8天长假还未到,他到目前就已经收到了6份结婚请柬。“我大学毕业两年了,同学们开始纷纷结婚,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都在‘十一’扎堆了。”宋先生告诉记者,这6份请柬里,小学、中学、大学同学都有,都是比较要好的,哪个都不能不去,但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而这几个婚礼要的份子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多得多,他原本回内蒙老家的计划也只能暂时搁浅了……[详细]

  累:8天赶4场婚礼交通费是红包的两倍

这次长假,“李丫丫”一共要参加4场婚礼,其中两场在成都,一场在绵阳,还有一场在福州。婚礼的时间并不冲突,但由于成都到福州距离太远,坐火车单程需要约43个小时,考虑到另外三场婚礼,“李丫丫”只能选择飞机。“我简单查询了一下,国庆期间根本订不到打折机票,成都到福州一来一回要3000多元,再加上住宾馆300多元,两头打车算100元,光这笔费用就接近4000元,而我的红包才包了2000元。”……[详细]

婚宴礼金比工资涨得快 能装万元的红包畅销

婚宴礼金比工资涨得快不少人表示,工作五六年来,婚礼礼金涨得比工资都快。“两三年前,参加同事、同学婚礼,拿个200元红包就行了,可现在如果再包200元赴宴,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一个事业单位的小伙子说,随着婚宴举办成本越来越高,婚礼礼金也一路涨了上来,最初的200元早已拿不出手了。“以前有些红包不够大,现在要装2000块钱以上的红色‘罚单’,也有相应的红包了。”婚礼用品批发市场的孟老板介绍说,由于“红色罚单”身价年年攀升,一次性能装一万多元钱的大红包销路渐增,十一当天就卖出了30个大红包……[详细]


年轻人为送红包不得不向家里要生活费

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频繁往外送红包已成为一种负担。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小江给记者算了算自己这个假期需要支出的红包钱,“我一共收到3份请柬,关系还都不错,其中两个朋友我打算每人给600元,另一个关系非常要好的我打算给1000元,这样的话仅份子钱我就需要2200元,我下个月的房租和吃饭费用大约在1500元。这样算下来的话,月收入2000元出头的他不得不再向家里要钱了……[详细]

变味请帖催生怪红包:空心 贿赂全都有

敛财新方式:开业搬家再婚再嫁都要送钱

随礼名目越来越多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但如今,随礼名目越来越多,风气愈刮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花样不断翻新,让人有些难以应付。结婚要随礼,死人要随礼,孩子满月要随礼,乔迁要随礼,开业要随礼,孩子上大学,上高中的要随礼,过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滥发请柬 今天认识明天给你送请柬

“今天刚同你认识,明天就给你发请柬”、“街头刚见面认识,到街尾就给你发请柬”。网友们曾用这样的话来概括发放请柬的泛滥程度。去年,一位吴先生,就曾收到一张让他不能容忍的请柬。他说,这位送请柬人是自己在工作中认识的,就是属于那种见一次忘一次名字的那种人。一天,此人来办公室找到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空请柬,然后,开口就问他名字的正确写法,再当场填好请柬送上。


喜宴不时遭遇“怪红包”:只有两元钱

去年,一位名叫“烽火诸侯”的网友,公开发表了一条题为《婚礼红包里只有两元钱》的帖子,引起网民与市民的广泛关注。随后,多名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亲朋好友在喜宴上收到的各种“怪红包”:有人乔迁宴请时,曾收到一个装有五元钱的红包;还有一对新人在婚宴上收到一个空心红包;还有人收到包有假币的红包。


也有人借着婚礼礼金干着行贿的勾当

早在2010年,《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律师利用承办案件的法官或者其近亲属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等时机,向其馈赠礼品、金钱、有价证券的,属于行贿。借着婚礼礼金干着行贿的勾当在外国也不少见,在韩国文化中,礼金会用信封包起来,这被认为是祝福的意思。不过在很多时候,却变成一种行贿的手段。韩国某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被媒体曝光称,他邀请了2000多人参加儿子的婚礼,其中包括他管理范围内的全部460所学校代表……[详细]

红包份子钱 能不出吗?

结婚送礼金原本是要帮邻里渡过难关

送礼—回礼—再送礼的世俗怪圈社会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那时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盖房子、娶媳妇儿都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就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每户人家都送点儿礼、出点儿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谁家有事,大家“帮一把”,是随份子的本意;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厚非,但不能把友谊物质化,温馨、和谐、简朴的人际关系更好……[详细]


如今陷入“送礼—回礼—再送礼”的世俗怪圈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按照礼尚往来的回报原则,多收一份礼,也就多了一份苦恼,因为他须一一回礼,也就等于要一一地偿还。再加上如果还要按照人们所讲究的报大于施的理想回报原则,即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时,负担之重就可以想象了。在这年复一年、无休无止的“送礼—回礼—再送礼”的世俗怪圈中,就会形成一股滚滚洪流,将人们卷入其中,欲罢不能。


人情债,只有不收才能不还

出不完的人情礼,还不完的人情债。国人之“面子观”源远流长,纵使网络社会的年轻一代,依然难脱其束缚。张菲菲是大学班上第一个结婚的女生,她希望能够从她开始,结婚不收红包,以免让大家送来送去,互相欠下人情债。其实,人情社会,礼轻重与否,钱并非惟一,“礼薄情义重”,亦为美谈。“红色罚单”也好,“红色炸弹”也罢,要害还是虚荣心,抛开“面子”,生活原本没那么沉重……[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