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这似乎足以告慰从100多年前就开始的“现代化”梦想。一日千里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终结了几千年来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超稳定社会结构。5000年的历史,以人口比例改变为象征,中华民族在这里开始了拐弯。而放眼现实,这个消息并不怎么让人高兴。其城市化路径让人深感不安。[详细]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间问题凸显
“伪城市化”农民
城市化是否实现了在制度上给予所有居民同等待遇?
户籍的转化不等于待遇的改变
以居住地作为划分城乡的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城乡平权须继续破冰

 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间问题凸显

 ——“伪城市化”农民

城市化快速发展期间问题凸显
  他们出身农村,却有着明确的城市梦想,远离父辈眷恋的土地和故园,他们渐行渐远;然而,尽管城市在他们手中越来越丰富,但融入光鲜的城市生活,却有着重重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一个充满改变力量的群体,一个需要出路规划和空间设计的群体。[详细]
“城中村”的“瓦片经济”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27岁的安徽蚌埠人蒋冲抱着不到2岁的儿子,带记者穿过两排临时搭建的平房,来到一片破烂的两层楼农宅,这里住的都是外来打工者,他们一家住在最北面的一间。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北京有88.5%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城乡接合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的研究表明,居住在上海郊区的外来人口占来沪外来人口总数的比重近八成。[详细]

不堪承载的水电气

  肖家河社区警长告诉记者:以前肖家河地区打一口井,供3000人喝水没问题,到了2008年,要供3万人喝水,现在打到第3口井,还不够用。本来村里有自己投资建的排水系统,违章乱建出租房屋多了以后,排水通道堵塞,一下雨,水流不出去,倒灌进村民住宅。街道办出钱把村里主要道路的排水做好后,大量垃圾又把下水道给堵了。更严重的是,房子一家连一家,消防车根本进不去,一旦发生火灾,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蔓延,后果不堪设想。[详细]

私搭乱建筑“围城”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城乡接合部及“城中村”的混乱状况,事实上是源于城市建设开发的不彻底。当城市扩展到城乡接合部的农村时,开发单位由于看到拆迁成本过高,就只征用了耕地,没有及时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现了“征地不征人”的现象,这部分“失地农民”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建盖了出租房屋。[详细]

城市化是否实现了在制度上给予所有居民同等待遇?

城市化是否实现了在制度上给予所有居民同等待遇?

 ——户籍的转化不等于待遇的改变

  在城乡存在制度隔离的时代,农村社会具有为城市社会“造血”的功能。而现在虽然农村和城市所分隔的社会结构已经打破,但城市社会仍然企图只是通过对农民工身体的“城市化”,掠取其劳动力来支撑自己的经济结构,以及分配给户籍居民福利。它拒斥农民工在权利上、身份上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详细]

有人“进城走了18年” 有人进城叹“故乡沦陷”

  城乡差别,不是一句简单的学理判断,而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多少人,“进城走了十八年”;多少人,进城后慨叹“故乡沦陷”。长期以来,城乡藩篱所造就的不对等,甚至可以径自寻到更高的层面。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规定城市和农村人口按照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的核心要素,人大代表选举在城乡问题上的平权历程,跨越了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时空,人大代表的城乡比例经历了8:1、5:1、4:1等多个阶段。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吗?

  城市的扩张迎合了官商通过占有农民土地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诉求,而农民则在这种扩张中遭到剥夺,或转化为依赖城市利益结构,尤其是畸形的房产利益结构为生的寄生阶层。而在对农民的“强制城镇化”中,一方面既具有政绩的先验渴望,同时也有打农民土地主意的深谋远虑。在这种思维下,“强制城镇化”严重缺乏产业结构的配套。农民确实从农村搬到了城镇的居民小区,然而,在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钱的情况下,往往陷入窘境。新增加的“城镇化率”,使城市处于一种表面繁荣实际危险的状态。[详细]

城镇化率的提高会带来新的就业压力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此次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不能算是重大的转折点,它是历年来城镇化建设积累所达到的一个新程度,预示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将有一个新的进展。他指出,城镇化率提升,一方面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就业的机遇。在谈到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时,他说:“城镇人口多了,相应的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就会更多,特别是老龄化人口加快增长的背景下,相应的服务业会产生新的需求。第二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巩固,但更多的是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才能更好的解决城镇化率提高以后的就业问题。”[详细]

 以居住地作为划分城乡的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城乡平权须继续破冰

以居住地作为划分城乡的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诚如学者所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并非没有代价,而其中付出的不少代价,并非“交学费”和“阵痛”那么简单。某些以城市化的名义推进的政策主张,真正指向的却只是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不停有报道证实,一些地方的城市化成了农民的“被上楼”运动,城市化的过程没有成为权利普享的过程,却成了“要农民工的劳动力不要农民工,要农民的土地不要失地农民”的现代版“圈地运动”。
解铃还需系铃人

  着力提高低收入和中等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要着力提高低收入和中等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保证其生活水平不下降。“随着GDP的不断增长,蛋糕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它也会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要着力贯彻中央"两个同步"的大方针,让经济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劳动报酬与劳动市场经济的提高同步,而且要把重点放在中低收入者收入的提高上。”[详细]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格局

  中国大陆城镇人口首超农村提醒我们:一方面一定要防止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大军”。一定要扎扎实实发展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使得城市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能力相匹配,防止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应该尽快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使得已经在城市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从各项待遇上成为城市人,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

避免盲目城市化,农民离不开土地

  步城市大规模拆迁后尘,在城市再无土地可用的窘境中,农村的拆迁高峰似成不可避免,原先发生在城里的血拆等悲剧,将在村庄里重演。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城市化,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否则将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深重的隐患。

  城市,寄托了人们让生活更美好的追求,而惟有对等的公民权益,才能够真正开启这份蕴含全民理想的美好。在城乡疏离的话语背景中,看到的往往是资源与权利的长期不平等,而消弭其间的差异鸿沟,需要的不仅是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更应该是城乡平权的制度努力。制度意义上的城市化,不是让人们全部进入城市,而是使分居城乡的人们都能够得到同等的社会服务,享有平等的公民权益,不再受限于僵化的户籍管理模式束缚,让城市独享的福利能够有一天惠及全民。


  更多>>
2012.01.17 2012.01.16 2012.01.13 2012.01.12 2012.01.11
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 大选尘埃落定,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大环境 台湾大选怎么看 制度样本不一定是制度榜样 被遗忘的退伍兵
2012.01.10 2012.01.09 2012.01.09 2012.01.06 2012.01.05
不能缺少的 你买到实名制火车票了吗? 智能手机让人痴狂 国产手机的颠覆之路 取消高速费不应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