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2月23日 第862期

“道德论”“阴谋论”,扯来扯去难扯清;搞清熊胆的价值意义,才是问题争论的核心。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由归真堂拟上市而引起的活熊取胆争议正愈演愈烈。反对者理由是活熊取胆过程残忍,漠视了动物的权利,“挑战”了公众的道德底线; 中国中药协会则力撑归真堂,认为抵制行动是打着动物保护组织的旗号打压中国传统医药,是西方利益集团的阴谋;其实,黑熊取胆以及类似的问题都不应该沦为口水仗,“熊胆”价值到底多大,有无替换的意义?反到是药学界人士和医药行业部门站出来讨论的意义。

>> 新闻:归真堂开放首日拒抵制方入场 疑事先给熊打药

BRIEF 1

归真堂与NGO博弈,不应成为口水仗

“道德论”“阴谋论”,扯来扯去难扯清

BRIEF 2

搞清熊胆的价值意义,才是问题争论的核心

口水仗证明公众对活熊取胆存在诸多信息盲区

BRIEF 3

该说话的人应该站出来,才能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熊胆价值论需要给出权威解释

BRIEF 1

归真堂与NGO博弈,不应成为口水仗

“道德论”“阴谋论”,扯来扯去难扯清

  道德伦理以及动机成为我们惯用的工具,陷入苹果“商标门”中的深圳唯冠被谴责,准备上市的归真堂同样如此。正谋求创业板上市的归真堂,日前遭遇了创办以来最大的民间反对潮。争论中,“阴谋论”、“陷阱论”、“利益论”各种论调层出不穷。
  在彭宇案真相被“翻底”的时候,已有评论指出,“一个肮脏的社会里,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社会,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而一个干净的社会,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社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社会。”以此考量苹果的“商标门”以及正准备上市的归真堂,那些喧嚣的口舌之争,可能多少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详细]

别借“人与动物应该完全平等”之辞高举“道德主义”大棒

  人们要保护熊的意愿当然是好的,合理的动物福利当然应该得到保护,但是生活在现实的地球上,“人与动物应该完全平等”的道德大棒其实色厉内荏。为什么我们吃鱼吃肉的时候可以面无表情,病人要吃作为药物的熊胆,却如此不能容忍呢?保护动物福利与人类中心主义并不矛盾,活熊取胆如果能最大限度减少熊的痛苦和伤害,我不认为这比杀猪杀牛更为残忍。每当讨论动物福利的问题,我总为自己餐餐进行的间接杀生行为感到羞愧;然而,义愤填膺的人们似乎对动物进行了等级森严的区分:凡是他吃的都是可以吃的低等级动物,凡是他怒骂的都是应该保护的高等级动物。有时我不得不怀疑,这些总倾向于搞极端的人,究竟是坚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还是在以此发泄内心私愤?这个意义上,那些高喊应该“从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身上取胆汁”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就爱熊。[详细]

道德不能成为判断企业是否遵从商业伦理的唯一标准

  其中一个最理性的声音却是,“归真堂活熊取胆目前合法不合情,归真堂上市既不决定活熊取胆的性质,也无法判定争论的输赢。”投资者如果认为企业不道德,可以不认购,如果投资人自觉抵制,归真堂当然无功而返,“用脚投票”总比无休无止的道德争论更有意义。
  对于商业社会里那些或挣扎或驰骋的企业来说,它们当然要讲究商业伦理。但是,对于围观者来说,道德又不能成为判断它们是否遵从商业伦理的唯一标准,比道德更重要的是规则。[详细]

BRIEF 2

搞清熊胆的价值意义,才是问题争论的核心

口水仗证明公众对活熊取胆存在诸多信息盲区

  其实,黑熊取胆以及类似的问题都不应该沦为口水仗,社会各界需要深究的话题有很多。比如,动物保护组织作为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如何监督归真堂之类的药企以人道的方式依法依规对待具备药用价值的动物?又比如,医学界是否真的能够研发出可以替代熊胆的人工药物?再比如,药监局何妨及早介入调查,弄清归真堂所提取的熊胆粉到底有多少制成了合法药物,有多少被违规制成了保健品和礼品?
  还比如,这场口水仗证明公众对活熊取胆存在诸多信息盲区,各方能否共同努力,让这种争议行业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变得常态化?[详细]

为什么熊胆比较受到中医的青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么说的:“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简单地说,就是中医认为眼睛和肝、胆有密切的关系,动物的胆又被认为具有“苦寒”的性味,而苦寒之药常常是用来“降火”的,所以胆又有了清热的功能——虽然这在今天看来同样是荒谬的。就这样,明目、清热成了动物的胆的两大“药效”。
  在各种动物的胆中,为什么熊胆比较受到中医的青睐?除了熊胆之外,猪胆、牛胆、蛇胆和青鱼胆也常常使用,它们与熊胆合称“五胆”。熊去氧胆酸,则在一些熊类(特别是黑熊)的胆汁中含量较高,但除了个别例外,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胆汁中却不存在或仅以微量存在。实验表明,偏偏熊去氧胆酸的溶石效果好,而且毒副作用也更小,这似乎证明中医偏爱熊胆是有道理的,于是,胆熊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今天从胆熊获得的熊胆汁,有的直接干燥成“熊胆粉”,用在中成药里面,但大部分都用来提取熊去氧胆酸了。
  据亚基会对中药协官网公开信息进行的统计,目前共有240余种中药用到了熊胆,其中熊胆丸(熊胆粉)超过100种,还有60种眼药水、18种咽喉片,另有60种痔疮膏、救心丸等药物。

在良药匮乏的时期,熊胆确实价值不菲

  最早关于熊的药用价值见于《神农本草经》,但入药的是熊脂而非熊胆,直到唐代的《药性论》、《新修本草》中才首次提及熊胆。当时猎熊取胆殊非易事,故被视为珍稀药物,伪造熊胆也屡见不鲜,《本草图经》中提出以水试法鉴别真伪。可以想象,在良药匮乏的古代,熊胆确实价值不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野生熊胆奇缺,中国从朝鲜引进了活熊取胆技术,熊养殖业随之兴起。有研究者估计,90年代中期全国圈养熊的数量已达上万只;而中药协会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合法的养熊场共68家,供取胆的黑熊存栏数约为一万只。这说明,十多年熊养殖的市场需求较为稳定。[详细]

熊胆粉并不等同于天然熊胆,而是“人工”的产物

  1988年,中国卫生部首次认可人工“引流熊胆”的内在质量与天然熊胆基本相同,可以用作药用,并将其商品名定为“熊胆粉”。这段历史显示,熊胆粉并不等同于天然熊胆,而是“人工”的产物。相关研究表明,在熊养殖业逐渐兴盛后,野生熊类被大肆猎杀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小型养殖场由于竞争激烈被大量收购兼并,现在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竞争格局。
  事实上,熊胆粉作为一项人工养殖、药用价值并不独特。现代临床研究显示,熊胆对眼科疾病、血管疾病、肿瘤等均有一定治疗效果,这也引发医学界对其他动物胆药用效果的探求。哈尔滨生化制药二厂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狗胆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高于熊胆和猪胆,对治疗肝病、降血脂等有重要作用;而张家口药检所的研究结果则称,兔胆各项药理作用均与熊胆相似, 并且在镇静、镇咳、兴奋心肌、抗组胺等方面都强于熊胆。[详细]

理论上,中医:熊胆可用草药代替,西医:熊胆制品可人工合成

  韩医生是位拥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中医大夫,熊胆并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是必须要用熊胆来治疗的。比如清热,可以连翘、黄连等代替熊胆;明目,可以用决明子、菊花、青箱子等代替;镇静,可以使用枣仁、龙齿、朱砂、珍珠母等。
  韩医生表示,在中药中,有很多动物入药的例子,这些药材的药效普遍较好。但这些药材一般都很贵,医生会用一些其他便宜的药材代替,不用这些动物药材,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详细]
  记者通过果壳网找到药学专家“窗敲雨”和临床医学研究生"箫汲",他们均认为熊胆制品完全可以被人工合成制品替代。两位现代医学专家均表示:现代医学并不使用熊胆或熊胆粉,因为可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而且,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纯度高、杂质少、浓度完全可控,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优于熊胆和熊胆粉。目前熊胆制品主要是中医在使用。在欧美,人工合成的熊胆制品已经成为上市药品。[详细]

实际应用上:熊胆为何难以替代?“天然”OR“人工”背后或是一场关乎利益之争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周超凡表示,熊胆入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我国本草纲目等中药典籍中均有记载。人工合成的熊胆粉短期内要上市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要做到一模一样很难。首先要做等效性试验,还要做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假如说能替代当然最好,但要取代,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但目前各方的技术并不能完成这个工作,在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不能说取代就取代。” 已至耄耋之年的原沈阳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周杰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仍然没从疑惑和不解中走出来。“我们没有针对天然熊胆的企业,但是希望30年的研究成果能够面世。我们想得到的只是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是用天然熊胆还是人工熊胆”。

  人工熊胆研发审查结果前后矛盾,一句批文搁置8年
  1980年初,沈阳医科大学还叫沈阳药学院。 “国家要求我们研制名贵中药材的人工替代品” ,这个消息得到了药学院高层领导的重视。
  1983年成立人工熊胆项目组。
  1989年12月,研究成果上报给当时负责药品审批的国家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并申请二期临床。
  1990年初,课题组就得到了二期临床试验的批件。 审批结论称,“人工熊胆”在质量标准、长期毒性等方面均已符合药审要求,并认为该药较当时的日本类似产品更近似天然,而且全程由人工合成制备,相比人工引流熊胆粉不影响生态平衡。
  周杰说,在拿到批文时,项目组起初很激动,认为成功就在眼前,但其中一句“引流熊胆产量已满足药材所需,也请开发时综合考虑”,让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果然,二期临床试验结果送上去之后,没有得到通过,而是被要求再补充临床试验。项目组又联系几家医院,补充了胆囊炎、痔疮和眼睛肿痛三个新病种的临床试验。 但就在补充实验进行中,国企改制不期而至。原本给项目组投资的两家国营制药厂变成了私企,项目组的资金链断裂。临床试验资料因为缺钱而拿不到手,项目就此搁置,一停就是8年。[详细]

  人工熊胆30年研究未果,到底是不可替代还是触动谁的利益?
  一位项目组成员的学生,在8年后注入了资金,才让人工熊胆项目重启。在这8年中,新药的审批已经变成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负责。
  2002年,项目组拿到所有临床试验的资料,再次上报。这次得到的是药品审评中心的回文,内容与1990年初得到的那次回复大相径庭。 药审中心认为:“本品(指'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的主治功能相差悬殊,两者不能完全替代,名称为人工熊胆不合理。”
  2004年,得到回复,这次药审中心在措辞上有了变化,称:“本品与天然熊胆的主治功能相差悬殊,难以完全替代,名称为人工熊胆欠合理。”

  2005年,项目组再次收到药审中心的回文,这次没提改名的事,而是要求增加临床试验病种。
  2007年,项目组将新增临床试验的资料上报给药审中心。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等到回复。
  2009年,国务院发文《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提到:“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详细]
  2011年2月22日,归真堂开放熊场接受媒体采访,羊城晚报记者赶赴当地采访调查,发现归真堂是当地政府重点项目,而当地人称“一般人都不吃熊胆,都拿来送礼”。[详细]

BRIEF 3

该说话的人应该站出来,才能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熊胆价值论需要给出权威解释

  当辩论双方立场的公正性都存在疑问的话,我们不得不问一句:究竟谁能替“熊”说话?为“熊”说一句公道话:“活熊取胆”究竟可不可行?毕竟,熊是不会说话的,或者说,人是很难读懂熊的语言的。因此,急需要权威机构拿出充分证据为“活熊取胆”下定论。[详细]

首先要做的是“去魅”,不是争论

  事实上,近年来在市场上泛滥的,并不是熊胆药品,而是以熊胆为噱头的保健品,如熊胆口服液、熊胆茶、熊胆酒等。试想,如果没有迷失在“熊胆稀缺”语境中的消费者,没有企业里高手云集的营销队伍,人们养熊取胆的动力无疑会大大减弱。[详细]

道德不能成为判断企业是否遵从商业伦理的唯一标准

  当行业协会被企业绑架,拿钱替说话就成己任 在媒体在沟通会上,房书亭声明归真堂不属于中国中药协会的会员单位,协会是以第三方角色出发对活熊取胆事件进行说明和澄清。但记者查询中国中药协会网时发现,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为副会长单位,而按照该协会会员单位的分类,副会长单位属于高级别的会员单位,每年需要交纳会费30000元。[详细]
  据媒体报道,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药协会副会长单位,而按照该协会会员单位的分类,副会长单位属于高级别的会员单位,每年需要交纳会费30000元。身为中药协会会长,他要为中药事业说话,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具备一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负责人,应该从专业的技术角度,用最大的诚意向公众说明取熊胆汁的行业现状以及对中医药事业的影响和意义,即便是“活熊取胆”一时还不能令一些公众接受,作为行业协会会长也应该在回应舆论时做到最起码的有理有据有节。[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