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母婴渠道感染艾滋病的9岁女孩正在打吊针,这只能减缓她的一些并发症状,真正的救命药还是抗病毒“鸡尾酒”套餐。 |
柘城县双庙村一位村民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口腔内部已经出现霉菌感染,前来巡诊的张可医生将症状拍了下来,用做今后的研究资料。 |
□本报记者高明 北京河南报道 本报记者李冬 摄影
●头疼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是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调查显示:目前河南地区有四成患者退出治疗。
●艾滋病感染者不规则用药带来“耐药性问题”,这成为卫生部门关注的一个新问题。专家对此表示忧虑:“一旦出现大面积耐药反应,我们将缺乏替代药物方案”。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病人发病时机偏晚。专家指出:这使得患者出现症状时免疫功能就已偏低,治疗时机被耽误。
●培训有临床经验的一线村医是改善感染者治疗的一个关键。收入偏低是村医们面临的现实难题。“对于村医不能光讲奉献,补贴和培训问题都应该解决。”
●印度、泰国生产的S30在艾滋病高发区很抢手。该套餐的治艾骨干药物是拉米夫定,由于专利原因,这一药物目前尚不能在国内生产。
王秀玲的手一碰到药盒,心就揪了起来。
撕开药袋,把袋中的白色粉末倒入搪瓷杯里,添些水,用筷子搅和几下,闭着眼睛仰头喝下去,她的胃立刻疼了起来,伴随着恶心手脚开始发麻、无力,头也晕沉起来。随后服用的还有两颗胶囊和一粒片剂,同样难吃。
这三种药搭配在一起便是“鸡尾酒”套餐--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由国家免费发放,村医说“吃了就可以救命”。
15天前,王秀玲第一次领到药--“像抱着刚出生的儿子”。
说明书上说,吃药后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她却没想到会如此严重:端起碗就犯恶心,吃啥吐啥,身体像被抽了筋似的轻飘无力,甚至在床上翻个身也会气喘吁吁。
第16天,王秀玲把床头的药扔到了床下,不再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