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晓烨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是国际著名记者。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犹太人。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3年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识。1937年起任美国合众社记者。
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等职。
今年4月20日,是全国政协常委、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的90岁生日。记者带着本报全体人员的祝福,前去给爱老祝寿。爱老的夫人黄浣碧笑着说:“艾培(爱泼斯坦先生的昵称)小的时候,一名外国医生还预言,他顶多就能活到18岁呢!”轮椅上的爱老笑着用手拍了拍胸脯说:“可是我到现在还没事儿。”
爱老离休后比上班还忙,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上个月他还出席了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在人们眼中,他是位长寿的老人、快乐的老人。
“他的牙只补过两颗”
爱老胃口很好,他把这归功于自己一口健康的牙齿。“我的牙齿全是自己的,没有假牙。”说着,他张开嘴,让记者看他的牙,那情形简直就像个小孩子,骄傲地向人展示从海边拾到的贝壳。黄女士说:“他的牙只补过后面两颗。”
黄女士说,爱老原来非常爱吃肉,还喜欢喝酒、抽烟,现在年纪大了,酒和肉都控制在最小量,烟也戒了。爱老早餐喝牛奶、吃面包;午餐吃米饭、炒菜,炒菜中加点肉;晚餐喝粥。
黄女士说:“艾培想喝酒的时候,我只给他一小盅葡萄酒;午餐有时还会给他吃一小角巧克力,那也是他最喜欢的。除此之外,不敢再多给他零食了。”爱老说:“以前我还吃辣椒。因为,毛主席讲过‘不爱吃辣椒,不革命’,我响应了号召。不过,现在身体不如以前,也就很少再吃了。”
“我爱看书,看书能活动大脑”
爱老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许多照片的背景都是一排大书橱。如果没有其他活动安排,爱老每天都保持着上午看书、下午看报的习惯,晚上还要看中央电视台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新闻。
爱老喜欢看政治、文学、革命历史题材方面的书籍,大都是英文版的。爱老指着自己的头笑着说,“我的脑子要工作。我爱看书,因为看书能让我活动大脑。”
以前爱老喜欢游泳,但自从2002年做了结肠癌手术,腿脚越发不听使唤,这个爱好就不得不放弃了。爱老说:“早饭后,我都要绕大厅走几圈,锻炼身体。天气暖和的时候还要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记者看到,爱老家的客厅有30多平方米,与餐厅相连。爱老每天吃完饭就从餐厅出发,在大厅里做“健步操”。黄夫人鼓励爱老:“艾培,表演一下吧?”爱老便在家人的搀扶下,从轮椅上站起来,从餐桌走到茶几,再从茶几走到餐桌,每走一步,都落地有声,这点着实让记者惊讶不已。
“不要总想你得过哪些病”
黄女士说,爱老在文革时曾受迫害,蹲了5年监狱。在监狱里面成天吃“窝头就咸菜”,即使后来照顾外国人,给外国人都换成了“馒头就酱豆腐”,但日子仍然很难熬。当时,爱老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共产党一定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人的一生要把全部生命奉献给自己的事业”,这是爱老一生遵从的信念。在狱中,他似乎没有意识到任何烦恼与不幸,抓紧时间读了《毛泽东选集》。
当记者提前祝福他90岁生日快乐时,爱老笑着说:“人总是要老的,人老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你得了哪些病。要往前看,快乐地生活。”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4月19日 第十六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斯坦”,共找到
3,819,13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