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头版刊登了一张令人心酸的照片:在天通苑经济适用房放号现场,数百名市民排起了一支拥挤而混乱的长队,中老年人放下了架子,拼命与年轻人争抢;妇女们顾不上尊严,与男人们贴身拥挤、互相推搡;还有一些挤不进队伍的人,只好站在远处观望,焦急而又无奈。今日本报报道,有排号者称,开始放号时,“人群像火山爆发一样”。
“老百姓买个房容易吗?”一位凌晨4点多就加入到排队大军的老大爷如是说,这样的话足以引起太多人的共鸣。是啊,怎么年年经济适用房都这么难买?经济适用房放号现场前的长队还要排多长,排多久?
有人认为,减轻经济适用房“排队之累”应该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这观点没错,但是如果仅仅止于此,那似乎还不够。就拿排队来说,虽然市民对此见怪不怪,但其背后的“玄关”多着呢。
其一,虽然排队熬人、累人,但毕竟还能排上队,而许多同样需要或更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却连排队的权利都没有。
这些人就是北京的外来人口。
许多低收入的外来人口,他们在北京生活多年,骨子里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他们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们也在为城市纳税,他们同北京人一样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这个城市。按理说,他们要求一个与商品房相比,稍微便宜些的安身立命之所并不过分。但是,一刀切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毁了他们的梦想,于是,他们被迫漂流在这个都市,居无定所。
其二,在排队大军中,哪些是应该站在这个队伍中的,哪些是不应该站在这个队伍中的,也是一个问题。北京市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限制有些宽松,往往只要想点门路,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的人都可以去买。有房的富人和无房的穷人“抢房”,是近些年经济适用房排队大军越发“壮观”的因素之一,这个问题似乎总得不到彻底解决。在今年6月3日,有关方面宣布,46户被取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可46户相对于这么多年来经济适用房的总销量来说,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其三,那些排队的人,他们也许最终只能得到一些位置或户型不佳的房子,但有些人不用排队,却可能会买到非常好的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发售中的黑幕,近年来总是隐隐约约地出现。去年8月19日本报曾报道,经济适用房项目三环新城放号只从第163号开始发放,前162号留给一期已交定金但未选房的客户。至于这162位客户的信息则属于不能公开的秘密。不过,针对这些黑幕和不能公开的秘密,似乎没人去查一查,政府在这些事件中的角色,值得斟酌。
其四,费劲千辛万苦排上队的市民,虽然看到房子在眼前,但往往只能往房兴叹。高校教师王立在售楼处前搭帐篷苦等50余天,最终也只获得摇号资格。对于经济适用房的一号难求,《北京晚报》昨天的漫画一针见血,漫画将高档商品房画成了一株参天大树,将经济适用房画成花盆中的一棵小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当下北京房产市场现状。据报道,经济适用房目前的施工面积只占房地产施工总面积的10%,特别是2003年以来,北京基本没有新增经济适用房项目。要想保证大家都吃上蛋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经济适用房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分配环节,根源却在建设环节。
事实上,经济适用房前的排队大军,不仅意味着消费的渴望,更意味着权利的无助。它不仅应写入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应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经济适用”,共找到
9,197,53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