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发现的古城遗址被证实为汉代军事驻地
近日,阜新市73岁的考古学者罗显明兴奋地给记者打来电话:“经过我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在汉代古城遗址周围的7个烽火台、1个障塞和4个军事据点!”
记者和罗显明一同来到位于阜新境内的古城遗址的最高点的一个烽火台向四周望去,11处军事据点尽收眼底。据悉,在当时,这个烽火台既能保护这座军事古城和汉代古长城,也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烽火台和据点的情况,又能观察到外兵进攻的情况。
罗显明说,从12处遗址出土的文物看,遗址内确有人居住的痕迹。
老学者骑自行车搜寻古迹
一个月前,当罗显明骑着他的破旧自行车在最先发现的一处障塞区内,发现有灰色的陶片,73岁的罗显明像孩子一样快步奔去将陶片捡起,嘴里念叨着:“这好像是专门有人为我准备的。”
罗显明告诉记者:“辽宁省考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辽宁长城协会秘书长吉昌盛等考古专家在考查了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林台古城汉代遗址后,确认这个古城是汉代的军城,由此长城和古城的组合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就想,打仗时一方占领某个城后,都会在城的外围设军事据点和哨所,这个古城周围一定有军事设施的。”“于是,我就带上干粮,骑着自行车沿着古城遗址周围去寻找。”经一路打听,罗显明首先来到距离汉代古城遗址500米处,也是最近的一个烽火台上,虽然这里破坏严重,但罗显明仍然在此找到了几块汉代陶片。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军队在此修建飞机场时,该烽火台遭到破坏;近几年,村民在此修建牧场和蓄水池,这个烽火台又一次遭到破坏。
随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内,罗显明又找到几处古城遗址,并用脚步反复测量与汉代古城的距离。就这样,罗显明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和出土的文物,找到了在汉代古城遗址周围的7个烽火台、1个障塞和4个军事据点(包括省专家组专家们发现的另一处烽火台)。
阜新境内古长城遗址“不寻常”
辽宁省考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说:“在历代古长城中,由于年代的久远,战国至汉代长城的历史意义最为深远,其考证工作也是公认的重点和难点。”郭大顺介绍说,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专家们便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一带的燕、秦、汉古长城。上个世纪70年代,专家们又先后找到了辽西地区建平、朝阳、北票等地境内的燕、秦、汉古长城。然而,东越牦牛河的这道2000多年前的古长城在阜新及其以东各市境内的遗迹却变得“点滴而零散,十分模糊”。应该说,正是近几年来对阜新境内古长城遗址的大量考证调查,尤其在经过近两年专家组的逐一考证,一步步锁定了牦牛河以东阜新境内的燕、秦、汉长城的遗址和走向,长城考古史上支离破碎的记忆才逐渐清晰起来。
郭大顺告诉记者,这么一个“不寻常”的古城与长城“组合”,又位于一座现代城市的近郊,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驻阜新记者 蔡红鑫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烽火”,共找到
1,085,41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