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钰:今年年初我们是20周年几年。
主持人:好多网友都在关心中国经营报成长历程,因为中国经营报是从旧体制之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的许多经济类报纸到现在都已经从从主流视野中已经消失了,有的不存在,有的被读者淡忘了,中国经营报不仅这棵大树成长起来了,还延伸了好多子品牌。中国经营报在报业竞争中核心优势是什么,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什么地方,您作为总编辑谈一谈您的感想?
李佩钰:好多时候别人会问我,我有时候也在反思,中国经营报20年了,我们头10年摸索的很艰难,发行量二万多份。从96年开始改版,就发展很快。有人说中国经营报很意外,很难有一个媒体或企业开始做不行,后来做起来了,往往十年不行也就完了,《中国经营报》从中年期开始焕发青春,并且越发生机勃勃。中国经营报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一方面跟中国的报业管理体制有关系,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不能说完全的叫做企业主体,本身的机制决定不可能到破产或者兼并这种程度,再不行,只要刊号在,也能维持,也是这种客观条件,使中国经营报在前十年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活下来。从主观条件上讲,中国经营报到现在保持长盛不衰,并且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能够一直往前走的优势,第一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和运作方式,从开始我们完全是在市场上拼搏,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注入,甚至没有任何的行政方面的支持,我们一直在旧体制和新体制交替过程中挣扎的,就像中国很多民营企业他们一路走来一样。所以我们市场化的观念和方式不是谁教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因为我们要活,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活下来,并且怎样活的更好,这不是照搬国外哪个方式来做,在这点上,甚至我都说中国经营报这个团队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是打不死,打不烂的团队,他们永远会在市场缝隙中找到生存的机会,永远地会知道我们应该怎么样活。
报社的企业文化决定了我们内部所有的团队大家都会拼命地在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中寻找生存的空间。知道我们怎样生存,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念和运作方式。
第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着20年的积淀,很多人会认为企业做长了,是优势还是劣势,时间长了,会变老,但是我坚定地认为,作为传媒企业,作为传媒行业,时间对我们来讲绝对是财富,而不是说劣势,可能年轻的企业或新企业认为,他们包袱少、负担少,但是我认为20年的企业有很多优势,包括它的人员,因为我们这20年不是说完全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人员,我们这20年一直是聘任制,能够留下来的人员也是经过各种各样洗礼的人员,我们这个20年的团队,可能有些人员的年龄比较大,但是拼搏意识比较强。我们的企业文化非常好,我们企业文化的根基很厚,把糟粕去掉,把精华留下来。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几年就能形成企业文化,现在很多新的企业或者新的团队大家也会说,我们树立一个企业文化,拿出企业文化的蓝本,让大家按着这个去做,我认为没有时间积淀,不是说一个本放在那里,员工们就会按照执行的,马上就会齐刷刷地去做,只有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我们才敢说,我们有深厚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个企业文化是大家共同认为的信念,一种理念,是大家自然形成的,这个在中国经营报是一个很大的财富。
20年给我们留下的,一方面是很强的团队,另一方面是我们二十年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一点,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确有一个,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决策机制,中国经营报的决策机制。现在有很多媒体,也有各种各样的新生媒体,他们可能是以公司化的方式运作,他们是有投资方的精神在指导着,他们以很市场化的方式做,但是我坦率地说,在目前报业的发展环境中,是不是所有投资方的意识与报社执行者都能有很好的磨合呢?因为报业是需要有职业经理人的思想融入,但是投资人是不是懂得报业,这需要很好的磨合。中国经营报又面临新的体制冲击,我们的决策机制一直是比较有效的,就是在于我们的主办单位,大家都认为有主办单位不好,但是我现在认为中国经营报无论是社科院,还是工金所主办单位,对中国经营报最大的支持就是充分放权,对我们就是支持,而且还提供学术支持。大家都说旧体制不好,旧体制有很多优势,新体制的灵活我们也借鉴,这种决策机制是其他媒体很羡慕的。等于两边我们都占着,这三点是中国经营报现在很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