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只见一位戴着帽子、身着深蓝色中山装的白发老人神采奕奕地登上主席台,领到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发明奖。
正是这位老人,他的著作哺育了世界上几代科学家,他获得500万元大奖可谓是众望所归。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教授。
不用黄昆“对国家是最大的浪费”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位老科学家,搞半导体的,北大叫他改行教别的,他不会,科学院半导体所请他作学术报告,反映很好。他说这是业余研究的。这种用非所学的人是大量的,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不然对国家是最大的浪费。他是学部委员、全国知名的人,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以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
邓小平提到的这位老科学家,就是黄昆教授。这段话是邓小平在1975年9月26日讲的。黄昆的一生和诺贝尔奖大师紧密相连,他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特教授的研究生。“现在想来,我在科学研究方向选择上是非常幸运的。选择莫特做导师,也就选择了将固体物理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门学科当时才刚刚形成。”1947年,黄昆获英国不列斯托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像黄昆这样“用非所学”的现象,让邓小平感到痛心。可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黄昆调往科学院的事一直拖了下来。直到1977年,在邓小平的关心下,黄昆才调入中科院半导体所。这中间,还有一段感人的插曲———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重新复出,他了解到在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黄昆受到了牵连。邓小平多次托人向他表示歉意,说自己给黄昆惹了麻烦,使他受到压力。黄昆为此很感动,除了努力工作,这知遇之恩他觉得无以为报。
在固体物理学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20世纪40年代,他提出的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射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外国学者证实并得到应用,被称为“黄温射”。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爱扶)合作,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为1963年国际上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所提出的运动方程,被国际上称为“黄方程”。
1977年10月的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推着自行车步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的大门。门卫望着眼生,上前拦住了他,老人说他是新任所长,门卫再次用疑惑的眼光打量这位老人:只见来人身着夹克衫、脚穿便鞋,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想不到眼前的黄所长竟是如此朴素无华、平易近人。
在国际物理学界沉寂了近30年之后,黄昆开始了自己研究生涯中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正如国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卡多纳所描述:“他好比现代的凤凰涅槃,从灰烬中飞起又成为世界领头的固体物理学家”。在黄昆的主持下,针对国际上在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理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新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黄———朱模型”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成果。这一模型的合作者朱邦芬教授曾有机会去国外长期学习工作,但是他没有去,他说:“在国内虽然生活上清苦些,但能够得到黄昆这样的导师指导,人生夫复何求。”半导体所建成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一新兴领域目前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经常有人问黄昆:“像您这样的高龄知识分子,还在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有何感想?”黄昆洒然一笑,从容地回答说:“这个嘛,有人天生要当元帅,有人天生要当小兵。我天生是在第一线上当小兵的。当小兵就要开枪,打子弹,让子弹飞出去。”
的确,黄昆几十年的科技生涯,一直是在“打子弹,让子弹飞出去”。他早年在爱丁堡大学与玻恩教授合著的《晶格动力学》一书,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及其他分支领域研究人员必读的经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晶格动力学》这部书问世后,曾多次再版,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将近半个世纪后,牛津大学把它列入了“牛津经典物理著作丛书”,并有国外专家称“我把黄昆的书像对圣经一样放在我的书桌上经常拜读”。现在,黄昆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他每天还坚持到办公室坐上半天,仍在不停地写、算、思考,坚持和年轻人交流探讨。甚至在家,在节假日期间,还伏案工作,记得有一年春节,有位同事登门拜年,黄老很高兴,竟把自己在家中作的一些计算公式拿出来与同事一起讨论……稀疏的银发,微微的驼背,无不显示出他的身体正在衰老。可是,永远不会衰老的是他那颗执著追求的心及对科研不断创新的勇气!
作为一位世界公认且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位我国固体物理学事业的开拓者,黄昆院士从不知道成就上有“满足”二字,成功对他来说永远是另一个新的起点。“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内铭刻的这块字碑,便是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昆治学品质的最好注脚。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一生和微观世界打交道的他,还牵头和其他5位院士一起大声疾呼:国家应当组织充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抓住时机,紧急部署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黄昆正是这样一次次以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及个人的勤奋与严谨,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竖起了一座座丰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除了诺贝尔奖,黄昆几乎得到了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面对许许多多巨大的荣誉和奖励,黄昆竟是如此的低调:“我只是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没有什么神奇的惊人的地方。各方面给我荣誉不少,我不能位尊无功,俸高无劳。”黄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至今仍以“位尊无功、俸高无劳”来自勉,耄耋之年的他还在向科学高峰不断攀登着。
来源:《中国人事报》 第二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黄昆”,共找到
8,41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