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于2005年7月22日17:12与世长辞。中国经济学界少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诚如梁捷博士所说,当前,薛暮桥等老经济学家在大众中的名气已难抵当年,即便是经济系的学生,也有许多茫然不知。
不过,几个月前,国内评出了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分别授予了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和吴敬琏四位先生。薛暮桥先生名列第一。看来,官方并没有忘记薛暮桥等老一辈经济学家的贡献。
由于“自学成材”,没有接受过现代经济学的系统训练,薛暮桥先生的现代经济学功底没有刘大中、蒋硕杰等深厚。我赞同著名作家谢泳在《胡适与两个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载《博览群书》2003年第11期)中所说:“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是由一些根本就不懂经济的人来设计的,不仅最初具体掌握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高层官员不了解现代经济,就是当时中共的经济学家如沈志远、许涤新、孙冶方、于光远、薛暮桥等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的了解,也根本无法和那一批留学欧美的社会学家相比。”
但是,薛暮桥先生以其睿智,怀着经世济民的理想,通过对中国经济生活的实际调查,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我想特别提到薛暮桥先生的市场取向改革的主张。
众所周知,《北京晨报》2002年4月25日《点评中外经济学人士,张五常在北京说什么了?》的文章称,美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演讲中说,“我搞了四十年学问了,我从来没有看错过。1981年我就预测过中国的发展,白纸黑字……”。五常先生所说的“1981年我就预测过中国的发展,白纸黑字”,白纸黑字固然不错,但这个推测的结论并不新鲜。
其实,市场化的改革,大陆的经济学者早就提出来了。“文革”前,薛暮桥对计划体制曾有过两三次非常委婉的批评,“文革”结束后,他终于摆脱了“左”倾思潮的束缚,开始一步一步系统深入地批判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4月,薛暮桥就致函中央,指出发展农业,提高农民增产的积极性,比提高物质生产条件更重要;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只管主观需要,不管客观可能,将会被迫采取调整措施;要总结历史经验,就要冲破“禁区”。1980年6月,薛暮桥在提交国务院的一份书面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从分配方面兼顾中央、地方、企业、个人的物质利益,以调动大家发展生产、增加盈利的积极性;另一个是从流通方面,在统购统销、计划分配上打开一个缺口,逐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他率先提出,从改革流通制度着手,比从改革分配制度着手更为重要。他说的流通制度改革,实际就是扩大市场机制的改革。他多次呼吁,要加快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协调作用。1980年9月,薛暮桥代表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了《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几点说明》的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商品经济。”这是他在改革进程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市场取向改革的主张。
当然,薛暮桥先生的人品,也值得钦佩。他说过:“任何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的限制,我也不能例外。现在看来,建国以后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文章中的观点,有一些就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是当时屈从于政治压力,不能畅所欲言造成的,有些是受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想的影响造成的。”他从来对自己都有非常清醒、冷静的认识。
有人说薛暮桥是红色经济学家,这一点不可否认。薛先生曾经说:“我很想做个学者,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但是,就如那句“猫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值得钦佩的。
愿薛老安息!
2005年7月27日草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经济”,共找到
125,129,27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