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河南民工四年十余次见义勇为 英勇行为感动泉州
温州800市民送河南救人青年李学生骨灰返回故里
到底谁在“妖魔化”河南人?
今年3月,深圳龙岗警方在辖区怡丰路上悬挂大横幅,上书:“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此举一出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有舆论认为,这个细节暴露出的是长久以来某些地方对“河南人负面形象”的片面夸大。
“河南人的负面形象,说到底还是个穷的问题。”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王全书说,他越来越为身为一个河南人感到自豪。他说去年以来,河南涌现出许多在全国都产生很大影响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比如在温州救儿童牺牲的民工李学生、在深圳救学生牺牲的教师靳伟杰、在广州舍己救人牺牲的高增玉、在青岛3次下海救人的民工魏青刚,以及‘当代孝子’张尚昀等等,”对于这些,王全书如数家珍。
“从这些平凡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扶危济困、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王全书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着仁者爱人的高尚情操。“看到有人缺衣少食,他们会慷慨解囊,解衣推食;看到有人悲观绝望,他们会软语宽心,热情鼓励;看到有人身处危难、命悬一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拼死向前。”
面对河南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心中的“负面形象”,王全书坦言:“这是不可回避的。”
王全书认为,河南人的负面形象,说到底还是个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说用发展来解决所有问题,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了解到,河南有1400万人外出打工,去年河南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达到613亿元。“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面的所作所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的形象。”
王全书呼吁,作为在外地工作的河南人,应该时刻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我也希望当地社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
王全书说,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人是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群人。“用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话概括是,河南人勤劳、勇敢、能吃苦、包容性很大、不排外,几乎所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河南人当中都有深刻而具体的体现。”
“改善和提升河南形象,就是要把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河南展示给世人,通过各种形式把河南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河南人民的优秀品质、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优良作风反映出来。”作者:晨报特派记者于任飞
地域歧视流毒很深
·深圳龙岗警方处分悬挂歧视河南人横幅民警(图)
3月8日,龙岗公安分局龙新派出所民警在刘屋社区悬挂了两条内容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在社会上引起了不良影响。事后,深圳市公安局和龙岗公安分局认为,两条横幅严重伤害河南籍务工人员乃至河南群众的感情,立即予以拆除...[全文]
·河南人湖北人广东人纷遭无端“妖魔化”
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妖魔化某一个省市的作法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希望继广东之后不要再有某一个省市遭遇被妖魔化的命运...[全文]
为河南正名
·令人崇敬的河南人:坚忍不拔的中坚力量
大家想到的只是河南的贫穷,河南的落后,有多少人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过河南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天灾人祸和官匪肆意的蹂躏?有谁会来沉思河南人所背负的历史之重?又有谁能理解河南人自古以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埋头苦干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全文]
·徐光春反驳河南人受歧视说法 为河南农民工自豪
在讲话中,徐光春也谈到了社会上一些人对河南人的歧视。他举出一名在温州为救人而牺牲的河南务工人员的例子反驳这种说法,并希望外出务工人员能用自己的表现感动当地居民。统计资料显示,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去年省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00万人,占到全省农村劳动力的28%...[全文]
·希望河南尽快富裕起来,用自己的经济实力说话
从她身上,我的确发现他们河南人许多闪光点,够朋友,讲义气,死要自尊,快人快语...[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