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游猎部,日月灰鸦满洲情
满族概况:
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习用汉语。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
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房舍窗户多用纸糊,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听着母亲的摇篮曲安睡。
满族服饰:
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拌、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纳纱刺绣是在纱网上刺绣,纱网上的横与竖形成花线的纬与经,这是满族刺绣中的独特工艺,在中原则少见。纱网上绣满花线称为满纱,未绣满花线而露出部分纱网的称为活纱,各有千秋。纳纱的花线要破成多股,用小绣花针来绣,十分精细。满族妇女喜欢鲜艳的颜色,大胆选用对比色。整个枕顶上为菱形与三角形图案,花朵随之变形。每只乌鸦也变化为三角形,黑羽、红眼,这是乌鸦的典型特征。纳纱的四边,镶缝1.5厘米的黑布为框,使刺绣画面显得集中。在发髻上带些花朵,是满族妇女的爱好,尤其还戴有一顶形似扇形的冠,俗称旗头。
满族饮食: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满族饽饽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做法,即春做豆面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萨其玛"也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满族人不吃狗肉,不打狗,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这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岫岩满族以食玉米为主。玉米食用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好的吃法,就是把它做成酸汤子,既爽口又好吃。
满族体育、科技和文化:
满族在历史上精于狩猎和征战,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此相关。
如今骑射已经衰落,但举重却一直沿袭至今。此外,还有八旗兵训练中的跳马和跳骆驼。摔跤,满语称作“善扑”,摔跤时双方两臂交叉、顺肩至腰相互抱住,然后尽力拼摔。
满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满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的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
努尔哈赤(1559-1626年),即清太祖,姓爱新觉罗,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境)人。世为女真族建州部首领,通汉、蒙文字,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开始进行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后改兴京,今辽宁新宾西)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亲率八旗劲旅公开反明,次年三月,取得对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从此,后金从防守转入进攻阶段。明天启元年(1621年),率八旗军及蒙古兵大举攻明军,占沈阳、辽阳,次年又克西平堡、广宁等要地。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迁都沈阳。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率八旗兵进攻锦州、宁远,在宁远为明将袁崇焕打败,努尔哈赤亦受重伤,于当年八月死亡。由八子皇太极袭位。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应征为兵。源于满族的牛录制。努尔哈赤将原来牛录这一临时性的生产和军事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规定三百人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值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1615年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满洲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子侄为代表,分统八旗,称为“固山贝勒”。1635年,增进蒙古八旗,1642年,增加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但仍习惯称为八旗。八旗制度具有军事、政治和生产职能。八旗成员称“旗人”。清朝灭亡后,八旗制度也随之消亡。
满族标志:
海东青善于捕获水禽小兽,被满族视为珍贵的狩猎工具。升腾的红日与搏击长空的白色海东青,表现出满族英勇刚健的民族性格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也象征蒸蒸日上的光明前景。
主要是由一只乌鸦组成。据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被围困在草地上,而他身边落满了乌鸦,敌人搜到这里时,乌鸦群腾空而起,敌人便认为这里肯定没有藏人,不然乌鸦早就该飞走了,无形中救了努尔哈赤一命,于是满族把乌鸦视为自己世代的标志性图案。
也有传说是这样的,一次罕王被明军追捕,藏身于芦苇丛中。明军纵火烧芦苇,罕王连累带呛昏倒于地。在这万分危急之时,一条黄狗奋不顾身,迅速往返于水塘和罕王之间,用身体沾来水,打滚将罕王周围的火扑灭。罕王得救了,但黄狗却累死在罕王身边。明军前来搜寻时,一群乌鸦又落在罕王身上,明军以为乌鸦正在叼啄死尸,便撤兵回营。罕王醒来后,明白是黄狗和乌鸦救了他。从此,他告诫族人属下,一定要爱护狗和乌鸦,不能伤害它们。因此,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在满族中妇女的纳纱手工艺中多为三角形和菱形,所以每只乌鸦的图案也变化为三角形,黑羽、红眼,这是乌鸦的典型特征。纳纱的四边,镶缝1.5厘米的黑布为框,使刺绣画面显得集中。
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中邮集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共找到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