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新政:北京求解交通困局
■本报记者 庞皎明
2007年1月3日,小李在北京白石桥南的交通卡办理点,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办下了一张“交通一卡通”。
“刷卡只要4毛,花钱买票要一块,还是办卡划算。
从1月1日起,北京447条线路公交车刷卡乘车成人打4折、学生打2折,包括空调车在内公交线路的基础价均调为1元。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运输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这个通告。
这几天来,在办理交通IC卡的地点,往往都是排起了两条长队。一队办卡,一队充值。
“刷卡乘车方便便宜,这点道理谁不懂?”白石桥南交通卡办理点的工作人员李女士说,来办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车票打折,是北京公交新政内容之一。“把更多市民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此举意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堵城”北京
首都,北京。它还有一个别名——“首堵”。虽然,现任市长王岐山不喜欢这个别称,但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对北京的交通拥堵却深有体会。就算不是“首堵”,北京也是有名的“堵城”。
“一定得选最难乘的公交车,做就得做最优秀的乘客,乘最挤的公交车……您说乘这样的车会挤成什么模样?(我琢磨着跟压缩饼干差不多了吧)压缩饼干?那是开始,至少要挤成相片才行……”电影《大腕》的经典台词被改编为挤公交车的内容,成为了网络的笑料及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公交车挤,车少是一方面原因,车少而又走得慢——上车的人在不断增多,拥挤那是自然。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7万辆,其中私家车占200万辆,在上下班时段,北京的几大主干道似乎并没有畅通无阻过。
据统计,北京城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约50%,市区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
当然,堵车的问题也曾解决过。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人们惊奇地发现,拥堵的北京不见了。
“我们没有限制任何私家车,没有要求市民放假。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很多市民主动放弃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公交出行率达到了40%,峰会期间北京道路畅通。”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小明说,这是北京市交通成功的应急案例,也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共同努力缓解交通问题的成功典范。
然而,非洲友人走了,交通拥堵又来了。
“非洲朋友,别走!”这个因中非合作论坛流行起来的句子,如今并没有从北京民众的口头消失。
市长取经
不承认北京为“首堵”的市长王岐山,似乎也为北京的交通问题感到焦灼。
2006年11月13日,原本是来出席两天后开幕的第十届京港合作洽谈会的王岐山,为的是考察香港的交通。
在这两天里,王岐山与其多名同僚参观了香港多个地方,了解了香港解决交通问题的相关情况。“要实实在在学习先进有效的交通管理运作经验。”王坦言。
在京港合作洽谈会上致开幕词时,王岐山专门谈了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
“我特别要讲的是,北京市政府最近就要出台今年缓解交通的重大措施,因为说一千道一万,这么大的都会城市要害还在于公交。”王岐山说,北京拟用于解决交通问题的“三大招”是:降低公交票价、提高公交车利用效率、公交公司香港上市。
针对北京空调巴士线路乘客稀少,而非空调普巴则挤满了人的状况。王岐山提到,“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北京将加大对公交系统的财政补贴,把票价压下来。”
除了在票价上作文章,调整混乱的公交线路、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也是考虑的范围。王岐山批评,北京的公交线路安排不当,几乎所有的公交线路都要走长安街。
在离开香港前,王岐山提出解决北京交通的十六字方针:公交主导、线路调整、体系改革、管理加强。
改革之路
北京市政府近年对交通发展投资不断增大,“十五”期间投入逾800亿元人民币,但交通拥堵状况却无明显改善。
2006年12月18日,由北京市交通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根据《意见》,政府将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做出如下改变,包括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普及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多个大型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十六条四通八达的轨道线路等。
到2010年时,北京将拥有四百五十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二、三、四环路将全部划上公交专用道。
同时,自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将取消月票,代之以低廉的统一票价。市民可在四百余条公交线享四折优惠。
此外,北京还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至2015年,将新建十六条轨道线路,轨道交通网络共达20条线、568公里。
根据北京市交通发展规划,2010年,北京公交出行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比目前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
《意见》出台的一个背景是,当年12月1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城市公共交通必须实行低票价政策。
《意见》的出台,是北京公交改革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之前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终局。
早在1998年,北京公交系统开始大规模重组,相关部门亦希望通过市场和社会两方面努力,解决困扰首都的拥堵问题。
当年,原来的公汽一公司、二公司和电车公司被拆分,重新组建了第一到第七客运分公司、电车客运分公司和保修一分公司、保修二分公司、保修三分公司等11个专业分公司。以八个客运分公司的旅游线路、专线和小公共线路为基础组建了巴士客运分公司。
1999年,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该公司由5家公司联合组成,北京公交总公司对其实行绝对控股。在2003年之前,该公司得益于公交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银行的贷款支持,发展迅猛,利润高涨。
对此,相关人士曾表示,北京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巴士公司为公交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由于扩张过速,2003年巴士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公司的车辆维护和新车更换远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
2006年6月30曰,北京巴士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拟将所拥有的城市客运业务资产及相关负债与集团公司所拥有的郊区客运业务、驾驶培训业务、旅游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的相关资产进行置换。北京巴士将不再经营城市客运业务,而仅仅保留郊区客运业务。
至此,北京公交彻底市场化改革宣告结束。
公交月票的改革,北京市政府则较为谨慎。2005年,曾传出北京将取消月票这一福利政策的做法,这引起了公众的议论。2005年11月,分管交通的北京市副市长吉林还对外宣称,“北京将不会取消月票,将推行IC卡,以取代现在的纸板月票。”
然而,据公交部门统计,2003年每张月票的实际成本已达103.41元。仅月票一项,公交公司全年就亏损11.02亿元。
2006年,由于交通IC卡的推行,为统计月票使用频率提供了技术支持。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及审慎考虑之后,北京市政府取消月票的决定才得以出台。
公交优先
1月7日,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公布了其于1月4日至6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83.3%的居民表示改革后其出行费用减少了,12.5%的居民出行费用没有变化,4.2%的居民出行费用增加了。
此外,约六成的居民认为本次公交改革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79.8%的受访居民表示本次公交改革使其出行更加方便,并表示将增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次数。
据了解,出于扶持“公交优先”政策的考虑,北京市将有一系列的举措。
2007年,北京市财政将加大对公交的投入,预计将安排49.76亿元支持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04亿元。同时,改变对公交企业补贴的做法,转变为政府掏钱购买公交企业的服务,为民众提供充足良好的公共产品。
为了力促“公交优先”,北京市财政今年将安排116.7亿元支持优化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投资。为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北京市政府还将继续投资1000余亿元用于交通环境、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路网建设、客运枢纽、停车系统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改善。
在票价打折效应下,截至1月8日上午,北京市公交IC卡销售量已达692.5万张,较1月1日多出了近70万张。
“公交优先,肯定是一件好事。”北京市民小李说,但这是为了应付2008年奥运会的政绩工程,还是一项长期的惠民政策,还需要长期观察。“如果,交通IC卡也像银行卡一样,在吸引用户时实行一系列优惠,而用户群形成后又变相加价涨价,这将与惠民政策背道而驰。”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