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
湖南退休工人王少华从2002年开始,到处募捐,用募捐来的钱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将近40名失学学生。他近乎偏执的慈善行为引来了一些人的非议,并为自己得来了一个“湘潭叫花子”的外号。尽管被一些人当作异类,但王少华并不孤立。
| |
人们不该怀疑“湘潭叫花子”和“江西傻根”的救助初衷,当然具体方式值得商榷。笔者想说的是,在常被人诟病为“缺乏爱心”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慈善狂人”?
仔细想想其实这并不矛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普通民众并未树立起公民社会所普遍具备的团结互助、合作信任的精神,他们还没有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在一些发达国家,1000美元以下的个人小额捐赠,占到了慈善筹款总额的70%。在国内,捐赠还仅仅是一种范围和金额都有限的互助行为,普通民众参与度还不高。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我们的慈善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期,而政府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又不能覆盖所有人。一方面是积贫积弱的民间慈善和覆盖率不高的政府社保,另一方面是庞大的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这就是催生“慈善狂人”的土壤。
王少华、费冰消们的做法只能解一人一事的急,并不能为现在需要救助的人群指出一条慈善之路。我认为,只有使公众建立起合作、信任的品格,只有使老百姓认识到关心弱者就是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只有充分挖掘民间的慈善力量,才能最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