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终南山,因为终南山公路隧道位置之重要,建设规模之大,质量要求之高,技术之难,施工之复杂,前所未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把这项工程列为全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以两位副省长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
省交通厅厅长曹森等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现场检查、指导,明确要求,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保证在任何不利的情况下,土建工程、机电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保障营救时间;把隧道建成我省乃至全国公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工程质量要获得国家大奖。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最后的冲刺阶段,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领导亲自在工地“督战”。
“不合格,就炸掉”
“不合格的,就炸”,是秦岭终南山隧道公司党总支书记、中心主任乔怀玉常说的一句话。
从工程一开始,隧道公司就要求全体工程参与者树立精品意识,夯实质量责任,对各单位及主要人员实行质量责任卡备案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质量责任追究制,“以好带劣、以好促劣、好上加好”的思路和原则开展质量评比制度,严把原材料质量和进场关,及时完善优化工程设计,加大质量巡查力度,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咨询、指导。
为了把秦岭终南山隧道建成世界级的优质工程,作为全线带头人的乔怀玉,不允许工程有丝毫的瑕疵。在他那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合格的预制件,不规范的施工程序,该拆的拆,该炸的炸,该调整的调整,谁来打招呼都不行。
一次,某施工单位在隧道二衬施工中,因质量不合格,被隧道公司要求炸掉一班的工作量,这一下就要炸掉施工单位几十万元。其实,乔怀玉也心痛。但心痛归心痛,在质量这个原则问题上,他一点也不让步。他常对大家说:“我们建的是世界级工程,就要以世界级的管理水平管理项目,更要以世界级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项目。”在隧道公司的大力倡导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成了秦岭隧道人的共识。施工过程中,他们在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强调一个“细”字,贯穿一个“真”字,实现一个“优”字,形成了人人讲质量、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都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机构、质量保证程序、质量保证措施、考核和奖罚等措施,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同时,各施工单位按照技术规定的项目和频率完成100%的试验检测,做到了在问题没有纠正和处理之前,不能报请监理交验,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也不能在其他路段继续进行本道工序施工。
目前,我国隧道开挖普遍采取人工钻爆法,从两头掘进。秦岭终南山隧道利用已经贯通的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Ⅱ线平导施工,将18公里隧道分为四段,分别由四个单位同时施工。这一长隧短打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工程节省投资约3.54亿元,缩短建设周期2.5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虽然“长隧短打”技术使成本降低了,但是施工难度却一点也没有降低,反倒增加了。由于18公里长的隧道分成四段,由四个施工单位施工,这样一来,要将这四段按图纸设计不差分毫地贯穿起来而不发生错位,难度非常大。在以往两头掘进的隧道施工中,就经常出现这种“穿袖子”的现象。
据监理单位西安方舟咨询公司总监张喜才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秦岭隧道采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及激光导向仪,时时测定工程的精确度。激光导向仪安装在距掌子面100米处,定期对方向和坡度进行复查,最大照射距离可达500米。同时,他们严格监理,任何一个细小的技术问题都不放过。仅开挖时打炮眼就有炸药量、炮眼位置、孔深、断面轮廓等六七个指标。
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造就了秦岭终南山隧道世界级的质量水准。最后,经测定,四段隧道接口处最大的误差为2厘米,最小的仅3毫米。
近日,经有关部门评定,秦岭终南山隧道主隧道工程质量综合评定为97.3分,引线工程评定得分97.6分,达到合格标准。
“面对岩爆,我上!”
隆冬时节,虽然洞外寒风刺骨,但当我们的车一驶进隧道,立刻就被扑面而来的湿热包围了。车身好像“大汗淋漓”,挂满了水雾。隧道内灯火通明,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已在隧道中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正是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血肉之躯,在这条世界长隧中,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默默无闻地谱写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奇迹。
秦岭终南山隧道位于我国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两大陆台的结合带,地质结构复杂,光围岩就有6类。因处在终南山断裂带内,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区域,岩爆、涌水、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多发。
在众多的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就是岩爆。岩爆是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释放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因掌子面岩石体急剧破坏,为释放能量,岩片由岩体表面上突然飞出,最远能弹出5米远。由于岩爆具有突发性,很难提前防备,极易将人砸伤。
中铁五局工程总指挥税明东回忆,2001年开挖隧道时,大家都知道岩爆会随时而来,可是,危险面前,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上!”成了掌子面施工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说实话,我们也是人,也有害怕的时候,许多人也曾无数次地动摇过,想过离开,但最终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既然来了,就不能后退,只能往前冲!”
如果说,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是秦岭终南山隧道人铮铮铁骨的话,那么,克服困难,征服自然,则是他们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
在不断地探索总结中,大家摸索出了一套对付“岩爆”的好办法。
首先是采取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的措施,尽量降低对围岩的扰动程度,减弱岩爆;其次,岩爆较轻时采用全断面开挖,遇到强烈岩爆时改为半断面开挖;第三,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爆破后先通风、喷洒高压水,让岩石释放能量,待岩爆减弱后再施工。
中铁十八局的项目经理徐启平还总结出了“一听二看三敲”的岩爆预测办法。他说,施工中,如果听到岩层中有闷雷声,看到岩层出现楔形、弧形的挤压褶皱,再敲击岩石听到“空空”的声音,岩爆肯定发生。这时,需要马上撤离人员和设备。他的这一招屡试不爽,在隧道岩爆多发段被广泛推广,避免了许多事故。
在秦岭终南山隧道施工的5年中,没有发生一起因岩爆死人伤人的事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公路隧道施工史上的一个奇迹。
不能给交通事业丢脸
为了早日实现隧道建成通车,所有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参建者和管理人员只有一个想法:上了秦岭山,就是秦岭人,决不能给交通事业丢脸。
隧道内施工场地窄小,空气湿度大,再加之车辆尾气、岩石放射性污染严重,长时间坚持在洞内工作,不少施工人员和管理者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疾病。但为了抢工期,早日实现通车目标,没有一人提出来说身体不适想休息几天。大家没有休过双休日,许多人连年假都放弃了。
党总支书记、中心主任乔怀玉以身作则,一月30天他有20天就在工地现场,与大家同吃、同住、同检查,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去年9月,隧道二次衬砌最为紧张的时候,他在工地现场检查完工作之后,赶回西安参加隧道特殊灯光带设计方案优化,在刚送走专家之际,超负荷的劳累使他昏倒,在医院输液时大家才知道,他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
共产党员、现场管理项目长李建安曾向组织表示:一是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时时、处处做出表率;二是做好了吃苦准备,不怕艰难,舍小家顾大家;三是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一年来,他说到做到,工作上勤奋努力,任劳任怨,白天带病带领员工进隧道查看工程进度、检查施工质量,督防安全事故,晚上在工棚研究技术资料,一干就是半夜。
徐启平,中铁十八局项目经理。他1994年在建设西康铁路时从河北来到陕西,之后就一直与秦岭的崇山峻岭为伴。在秦岭奋战十来年中,他们的工程连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大奖、国家优质工程等数项国家大奖。作为一个参建秦岭铁路、公路隧道“双栖”项目经理,面对记者,这个46岁的汉子却显得十分低调,对于建设中的苦和累一概不提。就是这个不善言谈的项目经理,干起工作来却是拼命三郎,和他的队伍勇克难关。
老霍,是中铁十二局的技术员,已五十岁了。大家说,别看老霍年龄不小,但干起活来却跟小伙子一样卖力,施工紧张的时候,两三天都不出洞。从柞水一侧进隧道找老霍时,记者看到洞口有六七十人正在热火朝天地砌石头。在厚厚的粉尘和不时驶过的卡车带起的尘土中,我们只看到一个个身穿工衣、满头尘土、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忙碌,他们的脸根本看不清。谁是老霍,此情此景中,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了。隧道中上千名劳动者,不正和老霍一样,在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着吗?
采访中,参建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大部分人都会说:自己有生之年能碰上这个世界级工程,是一辈子的荣幸。他们说,当看到隧道正式通车的那一天,当年老之后给子孙后代讲起在秦岭终南山奋斗的日日夜夜,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王欢院 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