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调研公交车运行情况 |
罗志军与公交车乘客亲切交谈 |
罗志军:突出公交优先,满足百姓出行需求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 沈文虹) 在不久前市委委托市统计局作的一份民意调查中,交通问题成为目前群众不满意的几大问题之一;在上周五结束的市人代会上,交通问题也是人民代表反映的热点问题。
南京交通现状究竟怎样?解决百姓出行难,让群众满意,还需做哪些工作?上周日,市委书记罗志军坐公交、乘地铁,亲身体验南京公共交通情况,并于昨天下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 |
现场回放:市委书记坐公交乘地铁体验交通情况
21日上午8点半,市委书记罗志军,市委常委、秘书长沈健,副市长陆冰等步行来到3路鸡鸣寺站,与市民一块等候公交车。
大约过了六七分钟,一辆3路空调车缓缓驶入站台,罗志军和大家一起投币上车。因为是双休日,这趟车乘客不算多,罗志军选择一位老太太身边的位子坐下,关切地问她:“家住哪里?坐公交车方便不方便?”老太太告诉罗志军,自己家住浦口,现在和女儿一起住在四条巷,出行都还算便利。接着,罗志军又走到公交车司机身旁,询问每天出车情况。“最近南京在修地铁,车好开吗?”罗志军问。“3路车每回都要经过新街口,很堵。周六、周日下午私家车很多,车也不好开。”女司机王金玲实话实说。
这一天路上交通情况不错。车驶入玄武门站,罗志军一行从后门下了车,步行进入玄武门地铁站,投币乘坐地铁。地铁里人虽多,但乘客上下车井然有序,一对抱着孩子的夫妇告诉罗志军,他们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坐地铁很方便。
9时许,罗志军一行在新街口站走出地面察看交通情况,后又来到龙江11路公交室内枢纽站。这个大型枢纽站共停了4条线154辆车。“七八年前南京公交通过改革曾走在全国前列,在公交‘家底’大了、线路多了的情况下要深入研究出现的问题,把管理跟上去。”罗志军说。
罗志军一行还来到公交总公司了解GPS公交定位系统,在火车站和长江大桥现场察看交通状况,并察看了汉中门桥改建现场。
会场传真:采取综合性举措缓解“出行难”
昨天下午,市委办公厅310会议室。罗志军召集与公共交通相关的十多个部门和单位分析南京公共交通现状,研究破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尽管连续5年是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但南京在城市急速扩张、人口与私家车高增长的态势下,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综合性交通拥堵。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汇报显示,目前全市道路交通情况在全国特大型城市中属于较好水平,现状可概括为:总体畅通不堵车,节点矛盾仍存在,早晚高峰行车难,公交优先未显效。主城区流量在4000辆/小时以上的路口从2004年的17处增加到38处,其中5000辆/小时超饱和路口有12处。市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路段(点)由2004年7处增加到22处。新城与老城之间潮汐交通现象比较严重,外围进出道路需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大家建议对公交线路、公交场站作整体规划,对市内路网系统作进一步完善,对公交优先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
在听取近3个小时的情况汇报后,罗志军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有效破解交通问题,就是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突出公交优先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长短兼顾、软硬兼施,建设畅达、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和谐交通体系,切实提高城市通行能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力争通过5到10年的时间,通过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学手段和集约化、整合化、多元化等创新途径,塑造一个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高效、集约、环保的现代交通骨干网络,达到与中等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当、且在国内同类大城市中领先的交通服务水准。
罗志军对目前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规划引领,实施公交优先,构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大格局。由规划局牵头做好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在交通白皮书的框架下形成公交优先的总体规划,并把落实规划作为重中之重。政府部门要明确对公共交通的政策,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改进。既要制定支持公共交通的政策,也要研究限制非公共交通的举措,并严格落实到操作层面。二是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增强交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已有的改革方向,不走回头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必要时可以实行分类投入机制。深化公交企业内部改革,大力整合资源,向市场要效益。三是要推进科学管理,软硬兼施,资源节约,促进交通管理的精细化。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交通运营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精益求精管理城市,向管理要出行效率。四是加强领导,远近兼顾,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交通管理专门机构,建好政策制定平台,抓好落实推进,共同推进南京交通和谐发展。摄影 南京日报记者 姚强
(责任编辑:rong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