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操作?我觉得现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第一我们在看书时,要特别的重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这两部分的内容。我们初中学历史、高中也学历史,对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会有一个比较。初中教材重叙述,高中教材重分析。
第二,我们看书时要注意。因为我们已经经过一个学期的复习,我们可以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学生了,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复习习惯,有一些同学打开教材一下子扎入最具体的知识点里。比如中国近代史第三章同一节讲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战前的中国是什么、战前的中国状态是什么,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这种复习方法,比如说从教材的框架结构入手,我们要注意这本教材有几章、章和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某一章里有几节、节和节有什么关系、子目和子目有什么关系、每一个子目又有什么关系;从宏观到微观逐渐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觉得现在从微观和宏观来看问题,如果刚上高三,我们要注意把微观的知识点放到宏观的大框架下考虑。所以这位同学说,具体的知识点掌握很好,但是文综成绩不好。我想可能是在两个环节上存在问题:一个是应试问题;还有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问题上。我认为他要做一些相应的加深理解。
网友:有一位网友说,我在做历史答题时,经常会漏掉一些得分点,请问赵老师,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
赵利剑:这是我们现在感觉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漏掉的是什么点?答题中历史论述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观点,一部分是史实。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我们打一个比方,一道历史答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篇语文科要做的议论文。大家知道,议论文对你的基本要求无非就是观点突出、论点突出或者论据充分。拿到历史答题里,你的观点、你的论点要明确,还有你的论据是什么,论据就是史实,这基本上由这两部分组成。
有一些人说我老落一些点,你不妨关注一下,你经常落什么点。比如说我们经常落一些史实,还有我们经常有一些观点说不到位,这是两种问题。我们历史的论论述题基本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史论原则、观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密切关系,由这些论据推出这个论点。我建议大家,自己在下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不妨做以下这样一些选择:
第一,我刚才提到宏观和微观结合的问题。什么叫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哪些东西是宏观的、哪些东西是微观的?微观的东西非常好理解,就是论据的史实;宏观的东西就是比较好概括性的,比较抽象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一个事件的意义特别大,大到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和特点。这就是抽象宏观的东西。什么是两者结合?实际上这两里面有一种正反两方面的结合。首先我给同学们一些具体的微观史实,你能不能从中提炼概括出宏观的结论。
第二种办法,能不能根据宏观结论找一些微观的事实和根据,如果史实依据很多,你可以找出最典型的东西出来,这是宏观和微观的问题,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两种途径你都可以做,我认为你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
第二,还是要通过一些具体题型的训练。比如说,不同的题型实际上有不同回答的方式和思路,比如,几个事件来比较。这个比较就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列对比项,从几个方面去对比,我们知道这样一论断,实际上也是一个宏观很抽象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我们如何进行论证?我们又用得着比较,因为这个结论的得出一定是比较的结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来比较。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哪一些方面去比较?同学们做这种题目时总是犯这样的错误,把第二次鸦片战争写一大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写一大段,就进行比较。通过自己两场战争详细情况,在掌握基础上分若干项进行比较,你可以比较战争的原因、性质、特点、结果,这些都可以。这就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思路。
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下面做不同类型的东西。但是做在做时,切忌有以下几点:
第一做大题时不可以立竿见影。我们更多是做单向选择题,而不做后面的主观题,这不行。但是做主观题,我们又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他今天我做了几道题,明天考试成绩就提高了,这不可能。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你在做训练、做题时,并不是说做完之后,看一看后面答案就可以了,必须要问自己,做比较,你把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做比较。你看一看哪些东西可以列出来,而自己答案里没有的,这种题目做多按了就可以发现自己思维上一些固有的东西。当然我要提醒大家,我们历史主观题、历史论述题,这种主观性比较强,有一些你想到了,答案没有想到,不见得是对的。如果说,我们同学答题的时间非常紧迫,我建议大家在做大题时,至少要列几道,要落实到文字里。因为我刚才说,人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相差很大的,有的人语言表达很清楚,但是要用文字表达出所想的东西,然后写在纸上,肯定就是词不达意,而我们要的是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下面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做一些相应的训练。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赵老师精彩详细的解答,我们下期的访谈再见。
赵利剑:再见。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