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降价死
新闻回放
年末岁首,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时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这些全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
据这家在杭州较有影响的平价药房介绍,开业3年来共采购药品2万多种,其中有3000多种药因降价而不见踪影,阿莫西林等常用抗菌素都进不到货。
(据《中国青年报》
各说各话
杜绝药品换“马甲”
由于药品审批环节把关不严格,导致目前绝大多数所谓的“新药”并不是新研发的药,而是老药换了身新的“马甲”。
要想真正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除了严格执行降价令以外,也要严格执行药品审批环节,完善药品审批法规,以杜绝药品换“马甲”的行为。
而今,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已经落马,药品审批把关不严的种种乱象应该尽快结束。笔者建议,药监部门应该对郑筱萸在任期间通过的新药重新审查一遍,把那些穿着新“马甲”的药品全部打回原形。
颜丙文
折射后续管理缺失
宣布药品降价仅仅是对药品价格宏观调控的开始,能否落实到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应贯穿于药品降价的全过程。药品“降价死”这一怪现象,折射出有关部门下达“降价令”之后的管理缺失。
笔者建议,凡是政府宣布的降价药品,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有关生产厂家确保生产。由于降价药品的利润空间相对缩小,对于生产降价药品的生产厂家,可以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也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就降价药品指定生产厂家。
对于医院而言,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制度,将降价药使用情况与医院享有的国家公共资金投入挂钩。杨金溪
呼唤公共政策评估
要避免药品降价这种公共政策被“规避”的命运,必须对公共政策质量进行评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认为“降价死”与公共政策质量不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公共决策范围不再包揽市场决策,不再直接干预生产和消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决策任务减轻了,相反,正因为公共决策与市场决策的分离,使得政府的公共决策更加复杂和困难。
要避免公共政策质量不高,一是要扩大事前评估的社会参与程度,二是要严格事后的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