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孙玉波)中消协提供的情况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投诉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投诉“升级”。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已经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关注商品是否保证质量、是否缺斤少两,到关注商品是否绿色、环保、安全,服务是否便捷、优良;投诉重点从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转变为移动电话、汽车、商品房等大件商品。
二是投诉的地域性特征明显。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消费者维权意识更强,维权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样。2006年,投诉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上海、浙江,它们的投诉量占到全国投诉量的26.4%。
三是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后盾,消费者投诉数量的增长十分明显,挑战垄断行业、隐性侵权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投诉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维权工作应紧紧抓住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如农村市场和农村消费者的维权,又如新兴服务业包括美容美体、室内装修等新兴行业。同时,维权工作应紧紧抓住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如与消费者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食品、药品、化妆品,与农民消费者直接相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
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力度,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维护公平正义的消费环境。
消费维权工作特别需要向农村倾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消协组织网络,方便消费者就近投诉、咨询。要结合农村实际,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费教育和指导活动,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要建立农村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网络,组建农村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农村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