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冯骥才拉进房间 关上门……”
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 刘思恩): 11日,我们部门决定对“两会”报道情况进行一下总结。领导非常关心地询问我联系冯骥才委员专访的事情是否办妥。我介绍了这中间的种种周折,最后我表明决心:“接下来这两天我就泡在会上,见到冯骥才,就把他‘抓’住,拉进房间,关上门。
最初联系冯委员,感觉比想象的要容易。5日那天我到了政协文艺界小组会上,见到了高大而和蔼的冯委员。我递上了名片,介绍说:“冯老师,我们想请您到我们台做个专访。”冯委员居然没有犹豫,接了名片说:“你10日和我联系吧,我中间可能回天津。”
“欧耶!!”我在心里用两个手指头比了个“V”:没想到这次联系这么容易!
之后,每有领导问我进展情况如何时,我都信心满满地说:“冯老师说了,10日通电话,就可以敲定了。”
可是,10日到了,当我打电话去的时候,冯委员正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他匆匆地挂了。11日到了,我再打电话过去,冯委员仍然很忙。他很诚挚地告诉我:“我的事很多,我没有时间去做客。一做客就用去半天啊!!”我知道冯委员的时间相当宝贵,于是我提出到驻地采访。可是冯委员仍然说不准他具体的时间安排。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想,只能冲到会上,“抓”住他,把他拉进房间,然后关上门。
没办法,因为我们的访谈节目要求高保真,所以一定要关上门啊。
12日,我一大早就到文艺界小组会上“巡视”。终于冯委员被我“抓”到了。但是,冯委员告诉我,驻地宾馆禁止委员带记者进房间采访,而我又不是驻会记者,所以,我们只能到一楼大厅采访区。啊,一进大厅,看到杂乱的场面,我的头就有点晕。
冯委员跟着我们去大厅。在这过程中,就像滚雪球似的,冯委员身后跟的记者越来越多。冯委员很注重实际,他询问了各位记者的问题,决定把我的专访留在后面,先局部解决单个问题。
就在他接受其他人采访的时候,我迅速观察了地形,发现被邀请到采访区的委员越来越多。我的录音任务面临着重重干扰啊。终于轮到我时,我又向冯委员提出请求:“冯老师啊,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到房间里去吧?要录音啊。”冯委员也很为难。
此时,我灵机一动,想起三楼背面有个休息厅。冯委员立刻起身跟着我。可是,啊呀!那里也是人声鼎沸呀。正在我六神无主之时,冯委员被无数粉丝抓住,面前堆了一长串纪念封,让他签名!
突然,一位美女记者说:“你们到我房间里去吧。”感谢这位驻会的美眉,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冯委员非常体谅地同意我们的建议,他和我,跟着美眉,绕着弯,进入一个个曲折的通道。美眉一路上开玩笑说:“冯老师,要是到了我房间,我没带钥匙卡,你会怎么办啊?”冯委员乐呵呵地说:“不会吧!”
到了二楼,美眉掏出卡来一刷,再一刷,又一刷!――门没开!!我们都看着她。她突然大叫一声说:“啊,我住五楼!!”闻听此言,我和冯委员对视,对视,无语。然后齐声说:“不会吧!!”
糟糕的是,电梯还没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只好请我们敬爱的冯委员一起爬楼梯。
最后,我们终于坐在了美眉的房间里,冯委员捧了杯水,美眉关上了门。世界很安静。我的录音开始了。而且,看见我侧着腰举着话筒,冯委员非常体贴地把我手中的话筒接了过去,自己拿着。
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在打车回来的过程中,因为在车上反复回味我和冯老师的对谈,居然错过了路口绕了远。待我一进办公室的门,同事们就笑着问:“抓住冯老师了吗,门关上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