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光
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百戏之祖——昆曲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大潭自然村落
花桥国际商务城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要求,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江苏的政策优势,昆山的成本优势,将建设成为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的示范区。
昆山,长江三角洲托出的一块温润莹洁的美玉。经过改革开放的琢磨切磋,这块美玉的光华愈发灿然。2006年,昆山蝉联全国百强县(市)第一,腾飞势头始终不减。已经百尺竿头的昆山,如何才能更上层楼?又将从哪里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6年,昆山市的经济答卷依然保持了优秀生的地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1.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37亿元,进出口总额42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4%。
2005年底,经过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条的指标体系测评,昆山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交出了一份滿分的答卷。苛刻的评审专家们笑着给出评语: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昆山一以贯之、敢闯敢试的发展及创新思路。“优秀生”昆山淡忘了过去的“优秀”,期待一个更新更高更和谐的境界。
打开大门找差距 拒绝“昙花一现”
昆山将目光盯牢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潜心研究几位海外“优秀生”的成功宝典,着力于“补短、补缺、补软”。
昆山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使昆山的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目光盯牢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潜心研究几位海外“优秀生”各具特色的成功宝典。
比如韩国,它成功提升了自己的产业层次,其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学习。韩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而今IT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领先世界,电视机液晶屏占全球市场5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昆山产业支柱,2006年,昆山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也同样面临着产业提升的门槛,目前正在悉心琢磨韩国在核心技术的引进开发、全球营销体系的建设等“他山之石”。
昆山决策者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昆山在综合实力、产业层次、群众收入等硬实力差距尚不算显著,但在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生活质量等软实力落差较大。昆山人着力于“补短、补缺、补软”,一个个消灭“偏科”,也为未来拓宽了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
民企外企竞相发展 借力自主创新
没有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昆山。曾经有“自费开发”美名的昆山,毅然决然以开放的胸襟,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为新一轮跨越寻找新的动能。
以开放型经济闻名的昆山,面临新的台阶——顺势而上,就可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找到新的发展动能。
昆山决策者认识到,在对外开放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这才是昆山发展的不竭动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昆山精神的精髓所在。昔有“自费开发”,今有自主创新。昆山已迅速构建了政府、企业、政策环境三层支撑体系,发挥招商、产业、载体、环境四大优势,走好引进培育、配套融合、联合开发、科技创业四条道路,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了激活这个主体,昆山市政府果断而巧妙地为企业创新服务,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实施扶优扶强和名牌工程,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设计制造向自有品牌制造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解决户籍和子女入学问题。全市累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万,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吸引海外留学人员近200多名;政府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的结合,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有3个国家863项目入园,30多家高新企业入驻。截至2006年底,昆山已经有9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19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和220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06亿元,占比达到32.4%,在省内县级市名列前茅。
外资研发中心也开始向昆山转移。目前,昆山拥有经认定的江苏省级外资研发机构10家、苏州市级外资研发机构17家,昆山市级外资研发机构24家。认定的省级外资研发机构数量占全省1/5。
昆山民营企业而今也悄然崛起,很多企业有品牌、有专利,甚至成为行业领先的企业,使昆山这个外资推动型经济发展地区,也走出一条从外向配套转向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
好孩子集团原先是家校办工厂,却立志要在儿童车生产上“创造世界上没有的产品,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世界第一”。经过长期努力,不断自主创新,打造出了中国名牌产品。童车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在美国市场也连续7年销量第一。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苏AB集团则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模式的经典案例。该集团与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意大利泽尔比印染公司联手合作,用新型面料开发出AB系列内衣,先后获得35项专利,成为名牌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留法博士徐绪炯创办的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以领军焊接行业为目标,与海内外多所高校携手合作,聘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担任技术顾问,并斥资1000多万元在清华大学建立了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合结出丰硕成果,华恒的自动焊接机占全球市场的15%、国内市场的70%,并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获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的落户和民营企业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仿佛是三个形成合力的杠杆,以自主创新为同一杠杆,撬动了昆山的新一轮发展。
富民优先鼓励创业 再撑社保大伞
昆山干部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工作不含水分,要让百姓认可,群众得实惠。这句话贴切地表达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的发展要义。
小康昆山,最引为自豪的“财富”是什么?答案不是2006年近千亿元的GDP,也不是151.38亿元的财政收入。昆山决策者的回答是,“富民指标上去了,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要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客观评价与百姓主观感受缺一不可,昆山人务实地提出:“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努力提高中等收入户的比重;不以统计数字代替直观感受,努力提高全面小康的公认度”,把人们从单纯的数字政绩中带了出来。
据农民自行申报收入专项调查显示,2005年全市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村家庭占65%以上。去年,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为1.81:1。去年10月份,昆山市又对4800户城乡居民家庭开展第二次抽样问卷调查,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在上年基础上提高到76.5%。
以“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为目标的“三有工程”和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动迁补偿为主体的农村“五道保障”,解除了昆山人的后顾之忧:生活有了保障,对小康社会有了切身的体会,认可度自然提高了。
近年来,昆山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重点突出率先发展水平、科学发展水平、和谐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使乡镇干部真正树立起“富民优先”的观念。如今,昆山市镇村三级领导只要打开电脑,在农村家庭资料数据库中即可查到全市每户农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人口、年龄、承包土地等)、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物业经营和家庭收入等5大类82个指标。
在“富民优先”的执政理念和考核体系“鞭策”下,昆山积极拓展富裕农民的现实路径,就业富民、创业富民、投资富民、物业富民等多种富民渠道,让昆山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收入构成也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2006年,昆山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从前几年的78%下降到45%,投资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上升到40%。
就业富民仍然是富民工程的第一步。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三年来全市共培训劳动力33227名,其中有8067名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有了技术,工作自然好找了,收入问题也解决了。
农民通过就业取得了稳定收入,如何实现进一步增收呢?昆山市制订了鼓励创业的富民政策,建立原创型企业基地,降低创业门槛。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担保中心、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为群众创业搭建平台。特别是创造性地建立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已为522户发放2514.8万元贷款。
昆山市建立起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为主体的农民“五道保障”,为农民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社保“大伞”。从今年1月起,昆山率先实施覆盖城乡、全面接轨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农村每月240元,城镇每月320元,在全市基本消除贫困,医疗保险也从“广覆盖”变成了现在的“全覆盖”。
昆山“富民优先”的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富民效应。昆山农民基本实现“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
构筑生态环境,收获“绿色财富”
具有温文尔雅江南气质的昆山,依然把“绿水青山”作为追求目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环保,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生态市(全国仅6个)等荣誉,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去年2月,周庄镇获得第三届中华环保奖,全国只有两个乡镇获此殊荣。该镇在旅游经济刚起步时,就出台了门票收入10%用于环保的制度,先后投入近10亿元,旅游经济与环保实现了良性互动。
昆山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能进昆山”的环保理念。后来,这一理念又演化成“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成了昆山人对环境认识不断升华的一个注脚,使得昆山从工业起步一开始,就始终坚持以工业的增值反哺生态建设,生态建设速度始终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近年来昆山的环保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超过2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4%。水环境治理保护被放到突出位置,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26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6%。
从去年5月到现在,昆山高新区挂牌成立还不到一年,就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仅太阳能领域就引进了台湾茂迪、美国通用硅和德国EWM三家较大规模企业。去年,该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在全省开发区中位居第三,昆山高新区走出了一条用资源控制来促进产业提升的发展之路。昆山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实现了资源节约促进产业提升、产业提升促进节约资源的良性循环。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成为生财之道。苏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仅去年一年就承包了近十家公司的污水、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昆山美玉,渴望无瑕的境界。
(谷雨 裴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