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热闹的“3·15”并没有因为西安的大雨熄灭市民的热情,声势浩大而又轰轰烈烈的维权活动纷纷赶在这一天里集中上演。你并不能因此就说这是一场“秀”,在法制法规尚存缺陷,厂家商家尚存侥幸的时下当前,集中报料,集中揭黑,虽不能治本,却能够治标,共同关注,共同聚焦之下,烧它个把黑蚂蚁无处可逃也算工夫没有白费。
事实上,工夫的确没有白费,此前两周,由本报和陕西省消协联合推出的“3·15”维权活动一经推出,报料纷至,七路记者为此出击,一件件,一桩桩,黑幕背后的黑脸,黑脸背后的黑心尽管都在我们预料中,却再度让我们体味了消费的陷阱怎一个“深”字了得,消费者的心情怎一个“伤”字可言。
刹车失灵、西服起球、房子“变形”、饮料出絮、药店违规刷卡、学校违规招生……你会认为这些事情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似乎不构成新闻,但却关乎权利。在“玩命的玩命,添堵的添堵,闹心的闹心”的消费关系中,不良厂商损害的何止是消费者的利益和权利,更是在践踏着市场经济的规则与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其说是在为消费者维护权益,倒不如说是为市场经济坚守尊严。
我们看到记者不遗余力地出击不断地戳到一些厂商的痛处,他们怀恨在心却又四处奔走,他们以为是记者和消协和他们“过不去”,在和他们“找麻烦”,事实上他们错了,一切的罪责并非记者与消协,而是他们自己为自己埋下的苦根,结下的苦果,要怪只能怪自己搬起石头砸中了自己的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厂商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仍有一些部门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无视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对出了门的“上帝”麻木不仁、不理不睬。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可爱”地再次提醒这些厂商,只有惜名如金方可长久发展,还要再次提醒这些部门,只有负起责任方能稳坐交椅。
按说,类似“3·5”、“3·15”这样的日子多半如同休止符,高潮之际也就是终结之时,但是作为媒体而言,天天“3·15”却令媒体责任感倍增,为此,本报将常设“3·15”维权报道小组,开设天天“3·15”专栏,继续保持热度,不让读者丧失热情。
天天“3·15”离我们有多远?可以断言,只有一年一度的“3·15”不需要我们用集中行动的方式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的时候,只有厂家商家按照规则出牌,相关部门依照规则行事的时候,天天“3·15”才离我们不远了。我们注意到,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与目标———“责任和谐”。在肩负责任构建和谐的路上,希望我们一路同行。
2007-3-166:20:52 |
2007-3-166:20:22 |
2007-3-166:20:03 |
2007-3-166:18:52 |
2007-3-166:18:37 |
2007-3-166:18:17 |
2007-3-153:15:00 |
2007-3-153:14: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