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不做学术婢女只好试试反抗
张鸣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个人恩怨还是高校体制之争?
作为一位多次批评中国高校体制行政化、管理官僚化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张鸣教授被认为用实际行动向不合理高校体制发起了挑战:张鸣在博客披露自己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的两次冲突,因为积极维护教师与学生权益,勇于直言,被视为不合作、不友好、蔑视领导的“捣乱者”,并由此“将不得不被迫离开人民大学”;3月17日,张鸣的政治系主任职务被解除。
而张鸣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不会主动离开中国人民大学。早报记者殷玉生发自北京
缘起
一位教授的职称评定
根据张鸣教授3月12日博客上叙述和早报记者第二天的采访,他与李景治院长的矛盾激化于200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职称评定:张鸣认为,人大政治学系的萧延中先生是1980年代就蜚声学界的学者,应该被评为教授,而李景治则表示,此次该院的一个教授名额是他个人从别的单位“让出来的”,应该按他的意图评另外一位学者。
在当时的职称评定会上,李景治两次试图打断张鸣的发言,但都被张鸣制止。
虽然事后职称委员会还是将萧延中先生评定为教授,但张鸣感到,他因此得罪了院长。“自那时以来,院长组织了若干会议,找了所有跟我有关的人谈话,一句话,要人们切割跟我的关系,让我羞辱性地去职,在众叛亲离中被迫离开人大。”
对于张鸣的说法,早报记者于3月13日电话采访了李景治院长。李景治表示,对张鸣教授博客上的内容他已经知道,他暂时不愿意对张鸣的具体指控作出回应,但他认为,张鸣“将私事拿到媒体上炒作”,是“非常不合适的”,学院正在研究处理办法。
张鸣的博客发表后,在网上和现实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到3月19日中午,仅仅在新浪网,《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这篇文章点击达到55983人次,回复1100多条。在回复中,大部分赞赏张鸣以一人之力向不合理的体制挑战的勇气,也有人质疑张鸣的动机,认为他把自己和院长的私人恩怨向社会公开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随后,博客网和天涯社区对张鸣进行了专访,多家媒体对“张鸣事件”追踪报道,在各大知名论坛成为火热话题之一。
争议
捣乱者还是好学者?
早报记者采访萧延中教授时,萧延中表示,作为当事人,他不方便作出具体的回应,但他强调,“张鸣教授是非常优秀的学者,对学生也非常负责,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对张鸣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水平,几乎没有人怀疑。在早报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其他大学近代史和政治学界的教授、还是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听过张鸣讲课的学生,都对张鸣的科研和教学赞誉有加。即使在网上对张鸣质疑乃至谩骂的文章,也没有否认张鸣的学术水平。
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眼里,张鸣的形象有些不一样。
“我的捣乱者形象被敲定,跟另外一件原本跟我不相关的事也有关。”张鸣说,2006年暑假,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马上就要离校,但学院却扣着他们的论文答辩费不发,“1800元,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毕业生屡次与院领导交涉无果,只好向媒体投诉,在记者核实时,张鸣没有像其他教授一样替学院隐瞒,而是站在了学生一边、证实确有此事。
报道出来后,这件事成为张鸣新的罪证,“(李景治)院长用这件事情向校领导证明我是人民大学的捣乱者,吃里爬外。领导好像也相信了他,认为我不会搞学术,只会捣乱。”3月16日,张鸣博客发表后的第四天,张鸣接到该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宝俊的电话,正式通知他:在刚刚召开的院长办公会上,在多数意见下他已被撤去人大政治学系主任一职。
目的
向高校教育体制开炮?
被撤去政治学系主任引起张鸣的继续反弹,他连续在博客上发表《我们怎么面对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我已经被荣幸地撤职》、《补充声明》等文章,继续抨击高校的教育体制,并质疑学院撤他政治学系主任的程序合法性。即使真的是领导给他“穿小鞋”,但也如张鸣所说,这样的情况在中国高等学府里非常普遍,大家都在忍耐,为什么他要跳出来当“出头鸟”呢?
张鸣说,现在中国高校体制行政化、管理官僚化衙门化,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在学校里,当官的不仅握有行政资源,还有学术资源,“现在官大学术大!你只要当了官你就掌握各种评审的权力,那么别人的晋升、评奖、拿项目以及学校的什么各种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基地的评审就掌握在你手里了”,“你要不听我的,职称评不上,课题没有你的,奖金自然没有了,甚至你的补贴也会没有”,“所有东西都认官不认学,这是中国学界的一个特点”。
张鸣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让学术成了行政的婢女”,即使是想认真做学术和授课的老师,也难以保证基本的学术条件,只有向体制低头,甚至“干脆就投身这个体系,竞相当官,获得这个好处,把别人挤下去”。
此外,张鸣表示,因为高校学术环境的恶化,私利的追求和争夺完全偏离了学术规范,热衷于盖大楼、扩招赚钱。他把大学扩招比喻为“注了脏水的猪肉”,把学生当作奴才培养。
张鸣说,他站出来,是因为他对“高校体制行政化、管理官僚化”一直有深入的研究,并多次发表文章批评;当他本人遇到了“典型案例”,正好借此来“推一下”,希望能成为高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避免使中国高校的学术环境“变本加厉,一天比一天恶化”。对于自己的反抗,他昨天说:“单独的反抗实际上是有的,在这之前已经有好多了———像陈丹青他们。问题是大家响应得不够,所以我至少要再试一试。”
北京理工大学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一直研究中国的高校体制问题,他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他对张鸣教授与李景治教授的争执是否有其他内情不了解,但对张鸣教授所抨击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非常赞同,“这是谁都明白的”。
态度
坚持到有明白的结果
3月17日,李景治教授在学院网站发布“致全院师生员工的第二封公开信”《谁要“逼”走张鸣教授》,内容承认已经免除了张鸣教授的政治系主任职务,“张鸣教授一再在多家媒体上说国际关系学院要逼走他,这完全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谎言”,“张鸣教授的错误做法所带来的混乱给学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严重损害了学院的声誉。事实上,不是别人要逼走他,而是他自己‘逼’自己离开国际关系学院。”
在昨日采访时,早报记者直言问张鸣:“也有一种说法,说你是在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报复李景治教授、属于个人恩怨?”张鸣回答说,如果是个人恩怨的话,他不会傻到把自己弄到被撤职、而且还面临着更进一步处罚的危险境地,“明显是太不明智了”,高校教育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他觉得必须通过他这个典型案例把高校教育的弊端揭露出来,从而才有改善的可能。
张鸣也承认,之所以由他而不是由别人站出来揭露弊端,不但因为他在国内有一定的学术声望,而且还因为他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抗压力强,“即使被他们用各种手段使其他的大学和学术机构不敢要我,我也无所谓,我自己做自由撰稿人能养活我自己。”不过,张鸣同时明确表示,他不会主动离开人民大学,要坚持到有一个明白的结果。
声音
中国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教授争着当官很不正常
目前高等院校行政化倾向太严重,越来越像个事业单位,而不是自由开放的学术园地。下文件,检查评估,学校疲于应对。现在高等学校也有级别,有副部级学校、有地市级学校,论资排辈。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纪60年代,能力强的教师都不愿意当官,觉得专业学术是比较崇高的,但现在风气不一样了,学校里中层干部岗位竞聘,教授们趋之若鹜,这个现象很不正常。我不是要贬低行政岗位,只是作为学术的殿堂,如果大家都争着去当官,显然这个味道就变了,学术不能得到尊重,教师不能得到尊重,没有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也不会立志搞学问,而是学着怎么去当官。我不反对当官,我们的官员也需要人才,但是这样使学校培养人才的空气很不好。
陈丹青(去年辞去清华大学教职):学生竟然最最次要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所说的(高教体制方面的)问题,全在太阳底下,无非是学术行政化、考试标准化与教育产业化的庞大机器及有效运转。其后果:学院顶重要,教育次要,艺术更次要,学生最最次要。而最最次要的学生,构成学院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近年学费翻倍,势不可挡,供求关系,畸形而失衡。今年各艺术院校数万考生,景象壮观,连夜排队的图片与报道,已成国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