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南京遇《物权法》首例难题 建筑保护模式惹争议



   



保护民国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我搬?

   撰文 快报记者 尹海峡 孙兰兰

  摄影 快报记者 翁叶俊 摄

  《物权法》颁布后南京出现第一个拆迁“难题”,老人手拿《物权法》质疑———保护民国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我搬?

  “这是《物权法》面世后南京的第一个拆迁‘难题’”,昨天,南京颐和路公馆区改造项目传出新闻:江苏路25号(颐和路12地块之一)的房主吴维成,面对拆迁部门“迁”出的要求说“不”。

吴维成说,不是我不愿意搬,我是怕我走了,宅子在保护不力的情况下会慢慢地死去,“而且,现在已有规划要在院子里建楼,会破坏风貌”。

  59岁的吴维成相信自己“不搬迁”的要求会得到尊重,原因就是他认为刚刚公布不久的《物权法》给他撑着腰。

  同时,记者了解到,眼下,改造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在各个城市风行,但是否留住建筑的原主人,让街区的生活方式、市井文化也同时流传、保护下来,却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一大争议。

  而在这种背景下,吴维成的要求,似乎更值得解剖。

  下午的阳光很好,睡完午觉,88岁的郭老太太走下楼,照常到院子里散步。她的眼睛不好,平时不大走到大门外面去,在自家的院子生活了几十年,角角落落都熟悉,楼上楼下、花园里,都无需人搀扶。

  昨天,公馆的主人吴维成和他的母亲郭老太太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了记者。

  江苏路25号,这是一幢民国时期建的花园洋房,在寸土寸金的市区,这样的房子属于“不可复制”的珍品。而发生在老房子里的故事,细细读来,就是一部近现代史。

  与颐和路一带很多神秘的公馆一样,平时,江苏路25号的铁门是紧闭的。然而,令人感到刺目的是,水泥门柱上写了个红色的“迁”字———颐和路12地块规划中,这里被划进了开发区域。

  大门在身后关上,也将外界的纷扰吵闹关在门外。虽是临街,院落里却静谧安详。郭老太太的儿子吴维成指着几株树给记者看:雪松、梧桐都是当年祖父亲手栽下的,跟房子同龄。

  早在1929年,《首都计划》将颐和路、江苏路一带规划为新住宅区,一时高官名流蜂拥,纷纷在此落户。当时的规模是花园洋房9265幢,宫殿式官邸25幢,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馆”。吴家也在其中。

  吴维成的祖父吴光杰,在德国柏林炮兵学校读了8年书,后来又任国民政府驻德大使馆武官。他也是颇有名气的军事教育家,翻译著写了多部军事著作。吴维成说,这处私宅就是祖父用稿费盖起来的。1930年,祖父足足花了16000块大洋,买了这里的一亩多地,建造了这座小楼。

  记者看到,院子里的主体建筑是一幢3层小楼,据说外形与吴光杰在德国居住的房子一模一样,回国时他特意向设计师要了图纸。青色砖,梯形的屋顶坡度极陡,方方正正的小楼,西南角建成了六边形,稳重而又灵动。为了安全,窗子上有红色的铁格子栅栏。据说,这些铁都是从日本进口的;而地板、楼梯也漆成鲜艳的红色,木材是美国进口的杨松,70多年了,踩上去都听不见吱吱的声响。

  在浴室里,还放着一个别致的浴缸。白色的釉面有些旧,外面敲一敲才发现是铸铁的。吴维成说,这浴缸是祖父当年留下来的,也是屋子里唯一保留下来的家具。其余的,全都在辗转中丢失散落,不知所终了。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维成 | 吴光杰 | 吴家人 | 薛岳 | 吴世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