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例行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的吴苹昨天突然爽约
杨武仍在坚守“孤岛” 《东方今报》供图
轰动一时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似乎接近尾声。28日下午,被称为“最牛钉子户”户主的吴苹透露,重庆九龙坡区法院已向其发出通知,重新设立了“拔钉大限”——最迟29日搬迁,否则将采取强制拆迁措施。而29日,吴苹和丈夫杨武又挺过了一天。截至30日零时10分发稿时,记者在现场仍未看到有人来强行拆迁。
围观市民看法不一
“那房子几时拆?”“不晓得!拆不了吧?”29日上午10时左右,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天桥上,两个妇女正在交谈。
谈话的焦点是对面吴苹家的孤房。同前几天一样,红旗照飘,条幅仍在。
不得不提的是,已经有一些重庆市民对吴家的做法表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如果高价补偿吴家,对已搬迁的280户是不公平的,吴家的做法有损地方形象,因为吴家所在地将建成轻轨换乘站,涉及公众利益。
吴苹昨日突然爽约
29日下午3时许,记者联系到吴苹,她说自己两小时后到工地门口开例行个人新闻发布会。对于“杨武被抓”传闻,吴苹称丈夫仍在孤房内,安好。对于法院即将强制拆迁这一说法,吴苹说,自从22日没有搬迁后,法院也没有依照听证会后下达的行政裁定强制执行,但前几天她确实收到了法院的一份书面通知,责令她务必于29日前自行搬迁。让大家意外的是,一直到29日晚7时,吴苹仍未出现在工地门口,这是自23日以来她第一次突然爽约。
房价半月长了两倍
九龙坡区新华一村社区大约有七八栋七层居民楼,此次事件竟让这里的人变相致富。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房价涨得很快,刚开始是每月1200元,短短半月左右,已经涨到了4000元。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全国各地的记者来得越来越多,而孤房的具体拆迁时间却无法确定。于是,住在工地对面,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孤房的地理条件让居民学会了经营,房价一路飙升。
最牛钉子户事件调查
40余轮谈判没结果
鹤兴路17号,坐落在杨家坪最繁华的商业街。1992年,房东杨武、吴苹夫妇,把这座建于48年前的木屋推倒,新建起一栋219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准备继续经营酒楼。不料,1993年春天,旧城改造的一纸拆迁公告打碎了他们的计划。重庆南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拿下鹤兴路片区的开发项目,作为办公、商住用地开发。但随后因资金问题,拆迁迟迟没有启动,拖了11年。
2004年8月,重庆南隆、智润公司签署联建协议,一起开发该项目。从2004年10月开始,吴苹与开发商前后进行了40余轮的谈判,开发商“异地安置”“货币安置”的方案均被她断然拒绝。吴苹还多次质疑评估公司的评估价格以及开发商拆迁许可证的合法性。
谈判前期,她一直没出价,也没露出“底牌”,只是要求“原位置、原朝向、原面积、原楼层”的四“原”还房。在方案协商无果的情况下,2006年9月,开发商再次妥协,决定按照“拆迁方案外”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时吴苹彻底亮出了她的“底牌”,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先不谈房,而是赔偿。“她简直狮子大开口,整个赔偿下来总计近550万元。”开发商一直认为吴苹没有诚意。
最牛钉子户引轰动
按吴苹的说法,杨家的房子是鹤兴路私有房产中最大的一家,也是唯一两证(产权证和国土证)齐全的。去年5月,挖土机开进鹤兴路,工地上还有4个“钉子户”。4个月后,只有杨家的老屋还孑然屹立,被挖成“孤岛”。随后,“孤岛”的照片和“索要2000万元”的消息出现在互联网上,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迅速轰动国内外。
今年1月11日,九龙坡区房管局作出行政裁决,要求吴苹接受开发商的安置方案,并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搬迁,但她没搬。3月19日,法院限令她于3天内搬迁,否则将强制拆迁。21日下午,杨武带着两个煤气罐爬进空荡荡的祖屋。至23日零时,法院也没有强拆。26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表态,绝不迁就“钉子户”漫天要价和毫无道理的要求。翌日,吴苹夫妇要求与市长对话,未果。
承认现在意气用事
熟悉吴苹的人都说她是个要强的人,但在开发商眼里这是“胡搅蛮缠”。“孤岛”形成及行政裁决程序的启动,让吴苹对开发商失去了信任,她因此提出了重回谈判桌的三大条件(法院撤诉、终止行政裁决,联建方老总出面让她验明正身)。吴苹承认,“现在自己是有点意气用事,都是被他们气的。”
而开发商也不再寄希望于她。九龙坡区房管局拆迁科科长任忠萍更是称,因为吴苹“变来变去”,在沟通过程中,她曾装了一部录音电话:“专门为她装的。”
死结就这样结成了。当地一位媒体记者这样评论:“现在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开发商不会轻易妥协,吴苹要强的性格也很可能让她下不了台。”
强拆“孤岛”有法可依
九龙坡区房管局一位负责人说,对“最牛钉子户”的拆迁完全合法,下达行政裁决和申请法院强拆都符合法律规定,“孤岛”事件长久解决不了,是因为吴苹没有履行拆迁义务。区法院也说,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区房管局的拆迁裁决程序合法,没有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对此,吴苹说:“政府不该干预这样的拆迁!我跟开发商之间纯粹是私人协商问题,不需要政府出面干预吧?”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说,“钉子户”在重庆存在达4年之久,本身说明重庆市政府是一个法制政府。那里以前是一片老旧城区,拆不拆,不是涉及开发商的利益,而是涉及百姓的公共利益,绝不迁就漫天要价、毫无道理的要求。程序合法,依据合法,一切顺理成章:拆。
焦点人物
杨武:独在“孤岛”打拳
据杨武的一位街坊说,杨武从小酷爱武术,但他忠厚老实,并不是那种到处施展拳头,惹是生非的人。据说,杨武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开始系统学习少林拳法,从此30年苦练不断。1985年,杨武在“渝州武术散打搏击赛”上获得75公斤级冠军,从此退隐江湖。1979年,杨武靠自己的门面做起了小买卖,几年后娶了能说会道又漂亮的吴苹为妻。最近这些年,杨武一直忙于经商,据说身家数百万元,夫妇俩一直定居在北京。
3月7日,一位朋友把俄罗斯拳手穆斯里穆来重庆比赛的消息告诉了杨武,他立即赶回重庆。穆斯里穆23岁,练习中国功夫,曾击败过多位中国选手。杨武因此想用“正宗中国功夫会会这个用中国功夫显摆的家伙”。几天后,房子拆迁纠纷进入白热化阶段,杨武只得放弃比赛。重庆当地媒体摄影记者称,通过长焦镜头看到杨武这些天一直在孤房内打拳。
吴苹:人称“阿庆嫂”
在拆迁纠纷中,吴苹迅速成了公众人物。吴苹从不隐藏自己的能干,她说很多朋友都叫她“阿庆嫂”,说她“这个女人不简单”。据吴苹介绍,她高中毕业后,自学了法律以及经济管理课程,因此“在法律上别人骗不到她”。1977年,20岁的吴苹到重庆马王坪百货商店当了一名营业员,主要是卖布。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苹办理了病休手续,与丈夫一起在家经营“东风酒楼”。吴苹自称,当时“东风酒楼”是杨家坪地段最大的酒楼,日营业额不少于3万元。
专家观点
应不应拆?敢不敢拆?
梁慧星(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物权法专家):如果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或者是你自己得利很少,但大家的损失很大,尤其是开发商合法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它的权利也受损,就应该拆迁。因为这就涉及权利滥用了。
尹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物权法专家):已经生效的判决应得到尊重。公民可以申诉,法庭可以特别安排暂停拆迁。法院在执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应听取当事人的声音,消除对立情绪。
孙宪忠(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物权法专家):许多专家说要拆,我觉得恐怕太草率了,不能这么简单化。这个案子是物权法颁布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征地案件,法官也不敢因为轻率决定强拆而导致严重社会问题,这不会是一个光彩的历史记录。
李晓斌(北京市律师协会土地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如果没有物权法,重庆钉子户的关注度可能不会这么大,没准法院就强制执行了。但在大范围的案件中,不会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物权法还没有生效,但意思已经到了,要依法妥善协调,不要两败俱伤。法院推迟强行拆迁是一件好事。开发商还是有一定法律意识的——让这个小楼存在。
钉子户有不搬的权利?
我国目前的拆迁和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基础,包括一些地方法规与行政规章。
“征收征用带有行政强制色彩,不是平等主体关系,而是一种命令和服从。”尹田说。《条例》曾一度规定,“对于拆迁决定,被征用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只能服从,不得拖延。”这规定是以后强制拆迁规定的源头。
李延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土地法专家):拆迁房子不是目的,目的是征用土地。拆迁其实是公益和私利的协调,国家总有一些公益性用地需求,土地的占有是排他的,被一个具体的使用权人占有,完全通过市场不可能协商下来,为协调这种矛盾,就必须实行征用制度。国外也有征用土地的制度,对于政府而言,拥有处置的权力,肯定是强制性的,无需征求意见。
杨建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法专家):如果基于程序规范考虑,钉子户是对秩序的挑战。政府是收回土地,为了公共利益的实现,民众有协作的义务。
协调好三方利益是前提
尹田:政府拆迁一方面是为了旧城改造,另一方面又是开发商场,到底符合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
杨建顺:商业拆迁和公益拆迁是相对应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通过商品房开发、旧城改造、危改,实现公共利益;被拆迁户实现改善生活条件;开发商实现商业价值。在三方利益均衡的条件下,拆迁征地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问题是补偿多少?
补偿是维权的核心,也是出现钉子户的主要原因。
李晓斌:从开发商的利润和政府的利益中挤出一部分作为补偿,我觉得这个目前能做到。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现在没有办法。
李延荣:按照国家标准已经得到补偿,仍然不满足而拒绝搬走的,就叫钉子户。我看那个钉子户,其实给他的钱已经不低了,在北京都能买一套复式房子了。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老百姓认为“法院没有尊严了”,这种想法还是有可能的。但这关系到司法改革的民主化进程。第一,立法要好,不能让利益集团伤害到群众的利益。第二,是司法本身,要有更多解决冲突的方法,要完善司法程序。第三,法院的力量要有良好的民意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公信力。
新闻纵深
重庆市政府尊重法律没错
个人诉求不能无限制膨胀
建设部规划司司长唐凯28日对“最牛钉子户”事件作出回应。他表示,在公共权利与私人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是对的,此事既已进入司法程序,就用法律的办法来解决。唐凯表示,在他个人看来,现在解决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重庆市政府尊重法律,没什么错。”唐凯说,人类在群居过程中关键是处理好个体和集体的关系,而城乡规划就是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要保证个体不被“欺负”,但同时不能过于强调个体,个体的利益和要求不能无限膨胀。
本版稿件据《广州日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