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炮楼分两层,顶部有一座哨岗,上面设炮台,楼高约十米,在昌化江下游平原地带显得非常突兀。本报记者 陈耿
本报八所5月20日电(记者陈耿特约记者卞王玉珏)听闻在昌化江下游南岸的东方市三家镇玉雄村附近,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日寇遗留下来的炮楼。今天,记者在当地村民带路下,找到了这座炮楼的具体位置。
日寇炮楼:毗邻昌化江
炮楼位于玉雄村西北侧,距离八所镇约26公里,毗邻昌化江,隔江可以望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大风村。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炮楼呈长方体结构,占地约1亩大小,高约10米,坐南朝北,在昌化江下游平原地带显得非常突兀。炮楼分两层,顶部有一座哨岗,上面开设了炮台,乍一看很像长城上的塔楼。
炮楼右侧和内部正中间均设有楼梯,已经坍塌毁坏,否则现在还可以登高望远;但其质量应该很不错,矗立了将近70年,墙体还很结实,整个炮楼的原始形状尚完好保存。
在炮楼正前方沿江处,记者还发现了一栋砖房,其外围有废旧的水池和水泵,估计是当时日寇从昌化江取水的设施。
老人回忆:日寇在这里杀了很多村民
玉雄村的年青人告诉记者,小时候这里曾是他们玩耍的地方,有人在此开荒种植水果后,就很少有人来了;而村里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则回忆道:“当年日寇占据这一战略要地后,杀害了国共两党很多抗日人士,炮楼附近也留下了不少玉雄人的冤魂。”
史志办工作人员:炮楼建于1942年
就玉雄村炮楼一事,记者采访了东方市史志办副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文先生。从事海南岛西部革命史研究多年的黄文对记者说:“日寇是在1939年7月正式登陆东方的,玉雄村的炮楼建于1942年,像这样的炮楼,在东方的东河、感城和北黎一带还建有多座,只是已经没有遗迹可寻。”
至于日寇在玉雄村修建炮楼的目的,黄文认为:日寇侵琼后,为了掠夺海南岛的各类资源,在儋州的白马井、东方的八所和三亚的榆林修筑码头,并在昌江石碌、八所和三亚之间修建铁路,以便运输石碌的优质铁矿资源、尖峰岭和霸王岭的木材和药材,以及东方当地的马鲛鱼、虾类、红鱼和西瓜等特产;玉雄村的炮楼正好处于石碌至八所铁路的必经之处,日寇借此可以守望和保护铁道的运输安全。
黄文还提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当时的国民党昌江县县长廖逊我,曾将县政府机构设在日寇留下的炮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