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贵州日报

毕节市谋划“蚕桑经济”再上层楼

  毕节市谋划“蚕桑经济”再上层楼

  现象

  这边养蚕致富

  那边桑园闲置

  又是一年插秧时节,已经搬进毕节城里居住的老人曾明祥又候鸟般地回到了老家毕节市小吉场镇廖家院。

  曾明祥回家不是去种田,而是去养蚕。

  曾明祥的故土廖家院,是一个有着150年养蚕历史的村庄。走进村落,清一色的黑瓦房,被房前屋后的一排排大桑树遮盖着,标记着这里曾因养蚕而富裕。“这里1857年开始栽桑养蚕,是当地一个叫廖朝相的人到临近的四川境内学来的。”曾明祥介绍,从那时起,廖家院的桑蚕技术,便薪火相传扩散到毕节市周边的乡镇。直到上世纪90年代,蚕桑产业使廖家院明显地比其他地方富裕。

  “但廖家院的养蚕技术落后了。”曾明祥感慨,劳务输出带来的可观经济收入使大家忽视了对蚕桑技术的研究,这里的人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养蚕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从事养蚕技术研究的曾明祥每年养蚕季节都要回老家:“一是利用自家的桑园找几千块钱,二是指导乡亲们养蚕。”

  有着百余年桑蚕历史的廖家院蚕桑养殖走向衰落的时候,临近的层台镇层台村,却是农民“作茧致富”的生动景象。

  “层台村的蚕茧养殖达到了江浙水平。”来自浙江的蚕桑老板陈建庆不止一次地赞叹。

  “一亩桑园一年养三季蚕,可收鲜茧近300公斤,纯收入5000多元,是种粮的10倍。”5月23日,毕节市层台镇层台村委会主任刘方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5月下旬的层台镇,正是“蚕宝宝”上山季节,养蚕农户们不分白天黑夜在蚕房里忙碌。“我家有一亩多桑园,但丈夫在外打工,劳力不够,我每季只能养半张蚕,一年三季收入4000多元。”层台村的中年妇女付明芬边忙碌边与记者攀谈。

  桑蚕产业在层台镇渐成规模,改变了不少农民认为家乡是穷乡僻壤的认识误区。“过去,层台人想当万元户的梦想只能寄托在打工上,现在,不少人在家里也可以靠养蚕奔小康了。”刘方全介绍,仅层台村下街组,75户人家靠养蚕收入上万元的人家就占了一半。层台村4300多人,人均年收入1700多元,来自蚕桑的收入占了800元。

  蚕桑燃起了不少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这在层台镇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为亲手培育这项产业的地方官,层台镇党委书记胡书龙却没有沾沾自喜:“层台村的人都来养蚕,这证明蚕桑的经济效益可观,而出人意料的是,其他村不少农民对这个找钱的门路却熟视无睹,让桑园闲置着。层台镇5000亩桑园,正常产值应该超过1000万元,目前却只达到500万元的产值,有一半桑园成了闲置的生态林。”

  与层台镇的蚕桑产业一样,在普宜、大河、龙场、小吉场等毕节市所有蚕桑乡镇,半数桑园被农民当成了摇钱树,半数却成了闲置的生态林。

  毕节市地源蚕业公司老总陈建庆透露,毕节市4万多亩桑园中,真正养蚕的桑园只占一半。

  高额的经济效益,为何难唤醒全部桑农对养蚕的兴趣?

  原因

  劳务经济筑起

  “养蚕壁垒”

  蚕桑是毕节市普及面较宽的传统优势产业,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过去都是小打小闹,仅仅扮演家庭副业的角色。本世纪之初,由于丝绸成为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的优势产业,加之全国出现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毕节市委市政府着力把蚕桑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短短几年间,毕节市通过整合退耕还林项目,引进江苏、浙江老板建龙头企业解决桑苗和技术、销售等问题,全市的蚕桑很快发展到4万多亩,鲜茧价格从过去的每公斤不到10元提高到每公斤20元左右,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全市涌现了10多个蚕桑大镇。

  然而,这项“钱途无限”的优势产业,却遇上了因打工经济带来的农村劳力缺失的壁垒。

  “蚕桑产业发展中出现桑园闲置的现状,表面上看是打工经济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缺失,而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观念问题。”胡书龙分析,在层台镇,总人口27000多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了7000多人,因大量青壮年外出,农村产业发展肯定受影响,但没有打工这条路,这么多的人拥挤在家里,肯定富裕不起来,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层台村地处街面上,按理说很多人家都要做生意,但他们对养蚕的兴趣很浓,养蚕质量和桑园利用率都比其他村高。如果其他村寨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将种植粮食的精力花在养蚕上,经济收入肯定是种粮的若干倍。“症结的关键在于这些留守老人不愿动脑筋学习养蚕技术。”

  小吉场镇党委书记王寿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我们给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动员家里人养蚕。结果却是,一些人赶忙打电话回家,说养蚕费脑筋得很,叫家里的老人不要搞,只要把孙子带好就行。王寿山说,小吉场镇有3000多亩桑园,目前利用来养蚕的只有1000多亩。由于这些桑园都是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多数农民只盯着国家的补助,而没有在养蚕上下功夫。加上养蚕季节又分别在农村最忙的插秧和秋收季节,留守在家的农民们无法两者兼顾,只好“舍熊掌而取鱼”。

  团结乡书记曾应龙很有见地地说:“土地的分散,也是蚕桑产业发展受制约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大方向讲,利用退耕还林的项目兴桑,农民既得国家补助,又种的是摇钱树,这个方向是对路的。但是,如果青壮年农民留在家里养桑蚕,有限的土地产生的经济价值远远赶不上外出务工的收入,这肯定不行。”

  出路

  土地流转培育

  养蚕大户

  蚕桑产业遭遇劳力缺失的壁垒,但这并没有影响毕节市的“乡官们”引导农民栽桑养蚕的思路。据了解,毕节市的蚕桑正继续在老桑蚕区扩展和新的区域推开。曾在大河乡致力于栽桑养蚕的曾应龙在任团结乡书记后,仅两年多的时间里,便发展了5000亩蚕桑基地。“越是新蚕区,农民越容易接受新科技。越是边远落后的地方,农民渴望摆脱贫困的愿望越强烈。”这是曾应龙对蚕桑产业乐此不疲的理由。针对养蚕季节和种粮季节的劳动力冲突的问题,大家在讨论中想出办法,调整养蚕的茬口时间,使养蚕不和农忙冲突。而让层台乡党委书记胡书龙眼前一亮的是,正当他为那些闲置的桑园发愁时,最近,当地外出经商拥有上百万资产的名叫贾清风的人回家,看到家乡闲置的桑园,产生了回家发展蚕桑的念头。“贾清风准备从秋季开始,首期租用农民的300亩闲置桑园养蚕,并请农民在桑园里打工。这种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让蚕桑产业向大户集中,通过租农民的地,又雇佣农民,把蚕桑产业办成农村工厂,既解决桑园闲置的问题,又培训了养蚕农民。”胡书龙对层台的蚕桑产业充满信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廖家院 | 曾明祥 | 胡书龙 | 曾应龙 | 刘方全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