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首份民间高考改革方案解密:弃“3+X”推套餐

  高考改革呼声已是波涛汹涌。

  他被媒体称为中国首个民间高考改革基本方案的主要执笔人——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等头衔中,目前,这个称谓使他更加显著地处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在杨东平看来,30岁的高考制度正由青壮年步入中老年,其局限性、弊病和负面价值已经暴露无遗。他的理想模式是以多元评价代替“一考定终身”,同时,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把选择高校的权利放给学生。

  然而,对于这份涉及许多人为因素的改革方案,人们普遍质疑的是,如何能够保证改革的公平?

  “前阵子参加一个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研讨会,事先我很担心会不会又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还好,主张改革的声音更多。”杨东平这样开头。

  “已经30年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对恢复高考的感激,对高考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讴歌上,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但这一页应该翻过去了,我们必须从这个起点向前再走一步,哪怕是半步。我们要回答的是一场渐进的、稳健的、实质性的制度改革是否可能。”他说。

  杨东平和他的伙伴们所提出的中国首个民间高考改革基本方案,或可看作是在某个层面上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挺改”的“激进派”

  在这场推动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中,杨东平因为力挺加速“改”而被许多学界人士看成是“主改”的激进派。

  在他看来,高考有些弊病缠身。

  30年前,作为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高考恢复了以学业能力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公正,统一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高效率由此深入人心,被历史和社会所共识。

  30年后,高考制度显然像个小伙子,由青壮年正步入中老年,它的局限性、弊病和负面价值已经暴露无遗。

  对于高等学校制度改革和中等教育改革来说,高考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中小学教育的强大“指挥棒”。在杨东平看来,它也是推进实质性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他认为,提速高考改革,可以说条件已经成熟。

  为此,杨东平作为主要执笔人推出的这项方案,成为目前公开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激进派VS守成派

  民间从来不缺乏对高考改革的争论,快和慢是目前争论的一个焦点。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日前举行一个有3.8万样本的民意调查,95%的受访者对于现行高考制度持肯定态度。其中,17.6%公众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很好,应当维持”,77.5%的公众认为有缺陷,但仍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应该适当加以改进。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主流民意肯定高考,同时支持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无疑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如果要给中国所有教育改革从难到易排个座次,多数人会让高考位列第一,因此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于高考改革快慢持保留意见。

  被杨东平戏称为“守成派”的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高考确实有很多弊端,也对中学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目前还没有更科学更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

  “高校招生考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只能众利相权取其重者,众害相权取其轻者。减少高考的负面影响长期而艰巨,要从文化传统、人事制度、教育与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这说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忧虑和心声。

  首份有完整框架的方案

  和刘海峰所预料的长期和艰巨相比,杨东平的改革方案显然快速利落。

  基础资格考核+高校自主——这是他给未来高考划定的基本目标模式。

  对于这个基本模式,杨东平的解读是应该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以高中学习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或面试后自主录取。

  他的理想模式是,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建立一种统一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高校自主性和学生自主性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高等学校自主录取、社会参与的全国高考和招生录取制度。

  在新近“出炉”的方案中,杨东平提出6个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首先保证公平,让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享有大致相同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改变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全面评价学生;改变“一张考卷考所有人”,促进考试和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使这一权利最终重新回归高等学校,重视和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高校的权利。另外,坚持高考命题地方化的改革。

  抛弃“3+X”提供套餐

  最后,杨东平给出了一个构架完整清晰的“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基本方案”,这份方案设计了从科目设计到录取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

  比如,从科目设计来说,方案摒弃了传统高考“3+X”的模式,给出一个能够适应不同学生多种需要的“套餐”,建议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分为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科、生物和医学科、艺术和体育科等不同科类,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需要。

  此外,建议强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数量,提高招生层次,使其成为和夏季高考同样规格和分量的考试,使学生获得两次高考的机会,择优选报学校;不依靠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将学生的高中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参考,综合评价可以包括学生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学生成长记录、教师评语记录、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记录等等。不过,由于目前学校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这些改革难以操作,可以在中考改革中试行,以积累经验。

  对招生和录取,他建议均衡各地招生名额差异,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的做法,减少和废除定向生、保送生、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一些特殊的政策,因为有些政策已经成为导致高考腐败的政策通道。

  推动作用是潜在的

  在杨东平看来,“高考制度改革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除了向地方赋权、向高校赋权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向学生赋权。”他说,必须恢复学生对高校的选择权,具体做法是,同一批次高校同步录取,一个学生可以同时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从高校的单向选择变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只有当学生有权选择高校时,才会出现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而改善服务的竞争。

  尽管民间对于高考制度改革的争议不断,改革的呼声却也日益被重复和放大。在谈到这个改革方案出台的真正目的时,杨东平说,并没有过多希望它能够立刻被实际采纳或应用,但作为民间的一种态度和一种推动力量,至少它对于有关部门来说具有潜在的“激励”和“推动”作用,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很有意义了。

  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55%以上,大城市达到了70%以上,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相当宽松。

   对话杨东平

  如何保证改革的公平?

  本报记者:对于高考改革步子的快慢问题,是不是一直有些争议,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

  杨: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看,他们更为稳健一些,总是强调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牵一发而动全身,众口难调,每一项具体的改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的态度在我看来过于谨慎,有不同的声音是自然的,因为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但是不能因为有不同声音就停滞不前,可以通过公开讨论,征集方案,通过改革在前进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止步不前。

  本报记者:这次推出的这个改革基本方案,是否是一个制度设计方面的尝试?

  杨:大家对高考附加的东西太多了,高考本来就是个单一的制度,全社会重视的程度越高,其所附加的东西越多,青少年和家长的压力就越大,呼吁改革就是要恢复它的本身,它就是一个学校的选拔制度。现在,高考的供求关系已经非常宽松,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比较好,可以进一步降低一次性高考给人们的阴影,如果有更多的机会,就会改善一考定终身的情况,确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淡化它的社会效应。

  本报记者:在您的方案中有很多改革制度,涉及到许多人为的因素,这样的改革会让许多人产生担心,如何能够保证改革的公平?

  杨:公平是高考第一位的价值,还有其他的价值,比如,增强选拔的有效性,一个选拔尺度可以适用不同的人才。公平的选拔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的介入,这样容易出现不公平的情况,我们的改革方案中还有许多不涉及人际关系介入的。

  大家对公平最担心的可能是综合素质评价、自主评价、免试招生等等,但是改革方案中还有一些和这些无关,而且更容易实行。

  比如,考试科目的改革,我们设计把试卷从两套改为多套,它的针对性更强,这样也可以解放很多人,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非常便捷有效的措施可以做,综合评价那些可以稍后进行。

  素质评价是我们的目标模式,毫无疑问也是理想模式,但要在中国实现素质评价非常困难。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主要能做的还是积累经验,尤其是通过中考积累这方面经验。

  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后才加以考虑的一项。在中国现有的道德环境下,简单施行素质评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但作为理想状态而言,素质评价显然又是合理的。要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就要等到中国诚信环境、道德环境非常完善的时候,需要多少年谁也不知道,这也是改革最难的部分。

  本报记者:现在还处于改革酝酿阶段?

  杨:这些年来,我们也在进行零碎的调整和改善,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整体的改革方案,或者缺乏一个清晰的目标模式,但我们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有一个目标模式,我们不要求一天达到,可以用10年、15年进行,但是有和没有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知道一步步去接近目标,但是如果没有,那就是有了就改,没有了不想改。

  本报记者:中国的改革模式您觉得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模式?

  杨:我们的方案里提到了这个目标模式,这个目标,我想所有的人,包括官方的和民间的,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所见略同,那就是美国的模式,就是统一的学习能力考试加上高考自主招生,因为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那么多考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考试是不可取的,高考可以选择,就像美国高校,要求某一个统一的考试达到某一个程度就够了,有的学科有特别要求的可以增加考试的门类,各个学校可以提出不同的考试要求。

  教育部:

  高考改革可能有多个备选方案

  针对首份高调出炉的民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社会人士和民间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称道”。但高考制度是涉及千万人、全国性的、影响面非常大的考试,有些建议从一时、一地或一人的角度出发是好的,但放到全国的范围来看未必行得通。

  据了解,近年来教育部组织有关机构正在开展高考制度改革的调研,“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这位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将结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见综合比较,不断推进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医疗改革已出现了8套备选方案。部分参与民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研讨的专家表示,高考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应借鉴医疗改革的方式,同时面向社会公布多份改革方案,邀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对此,教育部发言人表示,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有各自的特点,高考制度改革是通过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来进行,在讨论阶段,高考改革不排除包括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征求民意,也不排除同时提供多个方案由社会各界讨论的可能。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认为,完全以分数录取学生,一方面造成了公平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考虑高考成绩,学生的社会服务、领导能力等等方面没得到综合考虑;但如果除了分数,要把学生的其他方面作为录取标准,又会出现真实性、可信度等问题。

  网友质疑

  提防投机者钻空子

  在杨东平的博客上,许多留言的网友表达了对其方案的质疑。

  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今国情下,没有比此更好的办法。对一些已初露锋芒的特殊人才可以采取特殊的选拔方式,但一定以实力为基础,并提防投机者。

  (网友“zengzhaoyang76”)

  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否则,又会导致新的不公平。我曾经当过中学教师,保送生制度就让腐败钻空子——校长的子女要是成绩不好,保送就给了他们的子女。(网友“田杨”)

  关于杨东平

  1949年出生。“自然之友”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节目指导。

  7月18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该院最新研究成果——《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悉,这份出自民间研究团体之手的方案是目前公开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方案的提出者杨东平表示,在方案公布的第二天就将它报送了教育部,而有消息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曾经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东平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