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政的美丽幻觉和尴尬现实
目前,湖南省长沙市和许多城市一样,正在试图改变高中招生录取中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做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这项引起众说纷纭的改革措施被称为“等级制”,进入长沙已有四个年头,2004年首先在开福区进行试点,两年后在全市推广。
根据这项新政,考生中考成绩不再以分数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A、B、C、D、E”五个等级,同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四个等级,作为招生录取的另一个依据。
8月28日,长沙市教育局应邀参加了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中考改革工作座谈会,同时受邀的还有十几个市级教育局。这似乎表明,在以等级制为核心的中考改革中,长沙市走在了全国前列。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华主抓等级制的实施。他认为从百分制到等级制,并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这种评价源于真实的变化还是美丽的幻觉,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在记者的采访对象中,没有人否认这项措施的意图正在于此。尽管,对于它的实际效果,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一些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长沙市教育局的几位官员看来,等级制的推行能够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为他们减负减压,“改变了每一分都可能决定学生不同出路的现状”。
在长沙,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等5门,其A等成绩的划定,是根据长沙四大名校(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当年公费计划招生人数的120%确定的,各科成绩的等级划分最终还是取决于卷面分数。一些老师因此觉得,对等级的压力其实就是对分数的担忧,这与百分制没有多大差别。
一名刚刚考入长沙某名校就读高中的学生,就对等级制嗤之以鼻,她认为那不算改革,“它照样是应试教育,照样要我们拼命地读书,还要担心因为一分之差,成绩由A变成B”。
但不可否认的是,等级制不再以直观的分数刺激学生,让一些成绩中等、不偏科的学生有了更多希望。它还宣称要打破“唯分数论”,引进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能迈出多远?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