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者的破坏
青海省社科院的报告称,在政策开禁后采挖虫草、贝母、红景天,特别是大规模的掘金是草原退化的主要人类原因。目前采挖并未完全停止
青海省社科院受政府委托在2006年出台了一个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草场生态退化的主因,对人为破坏的分析,杨勇的看法与该报告一致。“不能把所有账都算在现在的牧民头上。”他说,“解放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对生态的破坏,如今后患依在。”
据《曲麻莱县畜牧志》记载:1974年全县牲畜存栏突破百万大关,跨进全省“牲畜百万县”行列。1985年是全县畜牧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但就在该年青海遭遇特大雪灾,牲畜损失大半。1995年的大雪灾又让全省畜牧业遭遇重创,此后至今全县牲畜数量就再也没恢复到1985年之前的水平,现在全县牲畜49万多头只。而在牧民们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是生态退化最为迅速的时期。
青海省社科院的报告提到,2004年三江源的牲畜数量实际上与1957年相当,且大牲畜所占比重和出栏牛羊的体重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单位牲畜占有草场面积增大,但消耗的草量却在减少。那么过度放牧是否减轻了或不存在呢?报告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草场的产草量同时也在大幅下降。
这一点曲麻莱的仁青书记深有感触,“过去够牛羊吃一个月的草,如今一个礼拜就没有了,牧民被迫一个礼拜搬一次家,只好把贵重物品埋在地下,做个标记,过后再取。”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解决,既然过度放牧主要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为何在80年代到本世纪初牲畜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态退化依旧加剧?报告称,在政策开禁后采挖虫草、贝母、红景天,特别是大规模的掘金是草原退化的主要人类原因。
上世纪末的黄河源区,采金者的帐篷连绵成营,贪婪的锄头四处挖掘,有钱的开着拖拉机运金沙,没钱的就用簸箕抬,草原变成了工地,满目疮痍。“计划经济年代,政府鼓励青海东部农民来这里采金。”仁青书记说。
据统计,仅1985-1987年涌进“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采金者就有6万多人。这些外来金农吃饭睡觉都在野外,砍伐树木做饭取暖,他们不仅破坏了草场,而且破坏了林场。如今,在县城通往麻多乡的道路旁,还可以看到当年采金给大地留下的硬伤。2000年以来,青海各级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大范围的采金基本消失。
“采挖并未完全停止,而且过去用的只是锄头,现在用的却是大型机械。”麻多乡乡长图才说,“在大场那边,"中加公司"挖了好几年,说是勘探,不知道挖什么,只是将石头一袋袋往格尔木运,一座山挖四五十个洞,最深的300多米,有的牲畜掉进洞里死掉了。”
中国珠宝网上的一条报道称,1996年-2002年,青海地质调查院在曲麻莱县大场展开金资源勘查,发现金矿体28条,测算资源量80余吨。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自2004年开始,该院与加拿大英特-赛特公司合作在大场金矿外围找矿,发现三条矿带,圈定金矿体11条,初步估算金资源量18吨。
牧民们说,采挖者不只“中加公司”,还有人开着悍马进入源区。“最近,他们甚至将目光瞄准了神山。”图才的眼睛中露出惊恐,“灭鼠灭鼠,最该灭的是这些人,老鼠一年啃的不如他们一天挖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