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瞭望》文章: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即

  《瞭望》文章: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即

  全国8000多座矿山中,已有2/3进入资源开发的中后期,提前终结社会不稳定“高危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成军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1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五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竭产业援助机制,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加强环境整治、环保监管和生态保护,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相关资料显示,全国8000多座矿山中,已有2/3进入资源开发的中后期,400多座矿山的资源已经枯竭。而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就有20个,资源枯竭的矛盾尤为突出。

  其实,早在近6年前国家已在东北地区展开试点,尝试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辽宁省阜新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随后又将黑龙江省的大庆、伊春和吉林省的辽源、白山等城市增列为试点。这些城市当中,既有煤炭城市,又有石油、森工城市;既有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又有资源趋于枯竭的城市。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到阜新、辽源、伊春三个试点城市调查发现,目前这些城市已从“只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耗力化解众多不稳定因素”的被动局面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初步实现了产业转型,改善了生态环境,部分修复了缺失的城市功能,稳定了人心,提升了人气。但在转型过程中,其仍存发展隐忧。

  产业转型仍受体制掣肘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试点城市将精力和财力投向发展接替产业。比如,阜新市不断调整规划,已由5年前偏重于现代农业,扩展为建设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基地、新型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三大支柱产业”,另建“6大优势特色产业”。辽源市提出发展新材料产业、健康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伊春市提出围绕四大产业集聚区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冶金建材、绿色能源等产业。

  经过调整,阜新市GDP由2000年的65亿元增至2006年的158.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辽源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001年为3.2亿元,2006年突破10亿元。伊春市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0.9%。这既得益于地方努力,也得益于国家扶持。以阜新为例,转型试点5年间,国家支持了150余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放总额近40亿元。

  但在经济指标纵向比较提升迅速的背后,这些试点城市仍存在发展隐患。

  一是经济发展增速虽快,但总量不足。与其他城市横向比较,差距较5年多前没有太大改观,甚至还有拉大的危险,在整体经济格局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是这些城市目前仍以加速消耗趋于枯竭的资源为代价支撑发展。如,阜新国有煤矿去年产煤868万吨,其未来规划产能扩增到1500万吨。地方小煤矿的年产量也数以百万吨计。伊春市虽通过“天保工程”缩减采伐,但2005年采伐总量仍超过130万立方米,接近其现有可采成过熟林蓄积残量的20%。

  三是可长期支撑经济命脉的接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近年来政府主导的接替产业仍处于“项目此消彼长、政府浪费资源”的产业抚育试错期。而大多数新上项目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方面仍只是苗头不错的“潜力股”,尚不能直接转化为实力,其精神抚慰的功效甚于其对一个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谈及此,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并不回避,并向本刊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受制于既有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机制层面来看,面对市场竞争,政府驾驭经济能力有限;而企业则更关注短期利益,大多仍依靠传统资源迅速积累财富。因此,二者联手主导的经济转型不得不进入“试错”状态。列入政府规划的产业、项目众多,分别被冠以“主导、重要、优势、特色”等字眼加以区分,对规划之外的新生项目也予以重视,存在“眉毛胡子一起抓”的情况。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依托有限财力,为破解发展瓶颈,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悉数用上。如土地出让金高比例返还、“零地价”、税收优惠、税收先征后返等均被高密度使用。有的城市为增加吸引力,不惜动用本已少得可怜的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企业,以财政做担保扶持企业筹集银行贷款,以财政做担保支持企业通过信托产品融资。

  采访中,一些政府官员表示,高风险的招商手段是被逼出来的,资源型城市依靠常规手段无法与发达城市竞争,只有用别人不敢尝试的超常规手段才能吸引投资。然而,记者发现这种追求高收益的做法存在潜在高风险,一旦政府财政“高负债”资本运营的链条出现断裂,最终后果可能抵消多年发展成果。

  再从体制层面而言,政企不分是固有的显性矛盾。本刊记者从伊春市了解到,伊春是我国少有的政企合一体制,伊春市与伊春林管局政企合一,辖区内17个林业局,有13个与市辖区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林业企业无法从社会负担中解脱出来,政府也被拖入林业企业内部困难之中,无力全面统筹社会综合发展。

  如何破解上述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是本刊记者在走访试点城市过程中寻求的重点之一,综合多方建议和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应在试点城市引入事中审计监管机制。为了在短期内最大限度降低体制性障碍羁绊,国家应在原有条条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这些试点城市经济转型工作进行专项综合审计、监督。国家监管与扶持同步进行,有利国家掌握情况,规范地方政府工作,提高转型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转型速度和质量。

  其次,国家应注重自上而下地推动产业转型。鉴于目前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下而上的主导经济转型,易滑入漫长的“产业抚育试错期”,应从国家层面上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重新进行产业布局规划。

  在采访中,试点城市的干部反映,国家此前扶持地方,多限于“一事一议”,希望今后能在财政、金融、税收和帮助地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领域出台可持续性强的政策。

  第三,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仍是产业转型最大动力。需要警醒的是,发展接替产业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调查发现,阜新规划的煤化工基地、伊春不断扩容的钢铁业和采矿业、辽源和伊春发展中的制药产业,均存在不容回避的资源瓶颈和污染隐患,而这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努力。

  化解民生“五多六难”

  在走访中,试点城市的干部群众将资源枯竭带来的民生问题概括为“五多六难”,即下岗失业职工多、待业人员多、公亡遗属和工伤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多、不稳定因素多;住房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和生活难。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告诉本刊记者,阜新经济最困难时期,广大群众收入低,在矿区甚至出现了有人因生活无望而自杀的极端事件。因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相关政策不平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如何让老百姓能及时享受到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亦成为试点城市政府几年来关注的重点。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3个城市均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着眼于民生问题,初步化解了这一时期困扰城市生存、发展的社会不稳定风险。

  首先,直接增加低收入产业工人群体的现金收入,缓解其生活困境。以伊春为例,全市在岗职工人月平均工资2000年末仅为271元,目前维持在400元左右。为短时间内直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现金收入,试点城市在推进国企改制过程中,努力提高经济补偿金标准,从而增加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的现金收入。辽源市先后为近2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6亿元,为3万余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2亿多元。另外,一些骨干企业近年来不断提高工资水平,使职工生活有保障。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005年就全部补发历史上拖欠职工的工资、取暖费、丧葬费和医药费,合计1.9亿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实现5年翻一番。

  其次,国家出资协助地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目前,这3个试点城市均已初步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国家资助地方政府修复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长期以来,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开采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三废”排放、地面沉陷、植被破坏等问题十分突出。这3个城市近年来对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暖、供气、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予以改造和完善。同时,国家还资助地方政府进行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比如,阜新市从2002年开始,在地方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寻求资助,先后进行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目前已有约30万名群众告别居住多年的危旧房,搬进了总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的新房,5万多户居民出资8亿多元就拥有了整个工程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自有房产。

  再有,在国家扶持下,地方政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只要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就出,有利于就业的事就干,已成为这3个城市政府的共识。比如,阜新市在转型试点之初,曾在国家、省的资金扶持下,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安排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记者在回访这些农业园区时了解到,这些农业大棚曾为下岗矿工提供了就业出路。2002年从阜新市新邱露天矿东采区下岗的工人郭军告诉本刊记者,尽管如今有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先后离开农业园区,另谋出路,但在下岗之初,这些大棚曾是下岗矿工的“救命棚”。

  伊春市就业局局长刁乃文介绍说,伊春近年来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让长期闲置的富余人员有活干、有钱赚。目前,全市这一领域从业户数已达14.6万户,从业人员32.4万人。尤其是伊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出大量就业潜能。整个改革将8万公顷国有林分给8000多名林场职工,实现了“一人有其林,全家有业就”,而且其潜在的致富预期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