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四川工程地质队徒步千米高山排查地质灾害(图)

早报记者加入地质队员排查队伍在千米高山上遭遇4.3级余震
早报记者加入地质队员排查队伍在千米高山上遭遇4.3级余震

  一句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土地突然晃动了一下:“咦,在摇!”刚低下头看,地上的小石块也开始不停地跳跃。仅仅几秒后,摇动更加剧烈,不知谁喊了一声:“快跑,往高处跑!”两脚间的距离突然变宽,山体崩裂的声音就在耳边,刚刚跑过的地方不断产生裂缝……

  昨(3)日,早报两名女记者跟随两名队员———四川省地矿局91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地质灾害排查组的曾文钊和王昆,徒步爬上海拔1200余米的安县永安镇大元宝山北岩,排查山体可能存在的隐患。

  出发走上最危险线路

  昨日,915队15名队员分组作业,曾文钊和王昆所在这一组前往大元宝山北岩,这是昨日最长也最为危险的线路。经过再三恳求,我们被允许加入他们的队伍。

  上午9时25分,由永安镇国土资源办副所长周大刚和后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加平带路,一行6人沿山路前行,朝北岩进发。昨日的太阳毒辣得很,道路上四处是石块,还得不时穿过大小树林,每个人都挥汗如雨。

  10时31分,海拔954.98米处出现溪沟,两侧有些树林,略微有了些凉意,我们坐下来休息。曾文钊说,如今干涸的小溪沟,如果遇上暴雨,周围疏松的土质就会形成泥石流。再往前走,山势越来越陡峭,小憩的次数越来越多。每一次小憩,都是因为曾文钊和王昆发现了隐患点,进行观测并记录。

  10时54分,我们抵达大元宝山北岩,北岩之下是后庄7组所在地。昨日,岩下的避震棚里,还居住着13户共30位村民。地质队员的到来,是为查清这一带是否还可暂住或进行灾后重建。

  余震出现百米裂缝

  北岩,海拔1034.4米。这里,有一块在侏罗纪形成的灰岩,估计重达200余吨。一看见这块巨岩,曾文钊立即断言:这是危岩。他们立即拿出工具对这块危岩的走向、坡度等进行测量记录。

  “灰岩土质疏松,周围已有裂缝,是单块堆积的松散体。如果余震使其滚落,它在滚动过程中会带动其他落石……”11时09分,曾文钊一句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土地突然晃动了一下:“咦,在摇!”刚低下头看,地上的小石块也开始不停地跳跃。仅仅几秒后,摇动更加剧烈,不知谁喊了一声:“快跑,往高处跑!”两脚间的距离突然变宽,山体崩裂的声音就在耳边,刚刚跑过的地方不断产生裂缝……

  停了,晃动终于停了。没有人说话,心跳快得要跳出胸膛。看看彼此,人人两腿都在打颤。雷代万,是后庄7组监测组组长,当时距离记者约10米远。余震发生前,他捡了根树枝插入山路上已有的裂缝里,想看看究竟有多深。突然间,他感觉脚下在抖动,眼前的裂缝眼见着就拉宽了。他惊魂未定地指着缝里的泥土:“看嘛,刚裂开的,土都还是湿的。”经测量,山路上的这个裂缝宽约40厘米,绵延近百米,呈南北走向。

  危险居民可能无处可逃

  余震结束,排查工作还得继续。11时40分,查看过沿路余震后,穿过一片茂密丛林,海拔1057.1米处,余震新形成的滑坡体出现在眼前。曾文钊说,如果这块有100多万方的滑坡体产生滑坡,其当量相当于12幢50米长、30米宽的20层高楼同时倒塌。

  站在这块滑坡体的边缘,能看到极为新鲜的泥土,还冒着丝丝热气。王昆拿出了罗盘:“向南方向,197度。”这块滑坡体,约宽2米,深近4米,长度在200米左右,且形成了近30厘米的地层下挫。据介绍,此前所见的灰岩,是这一滑坡体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山间到处是裂缝,曾文钊说,这些裂缝一旦连通,注入雨水,土质疏松之后,就会产生滑坡。山下的居民,将无处可逃。他用了地质队员们最爱说的那句话:“由于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包括崩坍、滑坡、堰塞湖),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说服村民同意撤离

  勘测之时,曾文钊不断地给当地干部交待,下山后一定要做“防灾避震明白卡”,做到一户一卡,让村民们知险撤离。他同时要求,村里必须组织监测员,非雨天气随机监测,如遇雨天,必须随时监测。一旦发现山缝渗水,要发出讯号马上撤离。他们认为,后庄村7组不适合进行灾后重建。

  在勘测滑坡体时,64岁的后庄村7组村民谭正和与其他几名村民,就蹲在上方一直观看。12幢20层高楼的比喻,即时裂开的巨缝,让这位老人终于信服了:“我这下心服口服了,住不得了。”永安镇国土资源办副所长周大刚说,地震之后,因为很多土地目前看来还可耕种,村民舍不得家里养的家禽,不肯离开。下山时,谭正和突然又冒出一句:“走了,肉也不吃了!”不吃肉,就意味着这位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农,终于愿意放弃家里养的大肥猪:“我是服了,肯定还有人不服,我下去把他们说服。”

  经历过最初的惊慌无助,“5·12”汶川大地震中各灾区的受灾群众,如今最关心的问题是重建家园:未来的家园如何建?建在哪里?

  这些急迫问题的回答者们正行进在危崖上、堰塞湖边、临时安置点,他们手拿罗盘、地质锤、测量仪不断地查看、测量。他们,就是来自四川省地矿局以及地质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边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专业指导,一边排查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防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再次受到威胁。每一个地方进行安置之前,都要经过他们的专业许可;每一座山在余震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他们都有记录,层层汇报至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他们,为灾区群众的安全提供最专业最有力的保障。他们说,再危险的地方,哪怕只住着一个人,他们也一定要去踏勘。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