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江苏省南通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检察长 陈志泉 采访:本报记者 王彦钊 徐德高 通讯员 张 杰 初见陈志泉,就发现他话不多,但很实在。
“那边上着案子,正在讯问。”见面没多久,他就走开了,到办案区盯案子。
不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我们的采访就这样断断续续进行着。
这是一个周六,但陈志泉依然在单位忙碌着。南通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只有24名干警,每个人都要干几个人的活。
浏览着陈志泉的简历,记者在寻找采访“突破口”:干了十几年的反贪工作,2000年6月任副检察长,今年1月任检察长,曾被高检院记个人一等功,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
“办了这么多年案子,现在成了一把手,你还具体办案吗?”
“怎么不办?案子办到了节骨眼上,检察长必须顶上去。有时候,坚持一下也许就能突破。检察长要给干警们打气加油,要带头办案,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哪次办案最难忘?”
“……讲讲那次除夕夜追逃吧!”说到办案,陈志泉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去年2月17日晚,除夕夜,这是一年中全家团聚的日子,漆黑的夜空中不时腾起喜庆的焰火。严寒中,我院办案人员已经在南通市一小区潜伏了4个小时。大家虽然冷得直打哆嗦,却依然敏锐地盯紧小区的每个角落,生怕一不留神让“猎物”一闪而过,从此消失。突然,一个身影进入了监视的范围,“就是他!”办案人员如离弦之箭般向目标扑去,刚露面的犯罪嫌疑人俞某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就束手被擒。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至今每个细节仍历历在目。去年1月初,我们接到举报,南通某高新技术国有公司经理俞某有贪污公款的犯罪嫌疑。事不宜迟,我们马上根据举报材料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俞某贪污公款20余万元的犯罪证据。当我们准备采取强制措施时,发现俞某早在被举报前就已不知去向,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和资料。犯罪嫌疑人的行迹犹如石沉大海,案件的侦查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除夕那天下午5点多钟,一个匿名电话让追捕工作出现了转机,对方称俞某当日可能要回老家看望父母。接到这个电话,我兴奋不已,同时也感到左右为难:我们的干警从年头忙到年尾,除夕夜又要让大家加班,我确实有点于心不忍。但情况紧急,我顾不上考虑太多,马上拨通了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顾书进的电话,通知干警立即集合,准备撒网行动。知道我要加班,爱人提前为我包好了过年的饺子,我和爱人匆匆道别,希望她能理解我的工作。
俞某老家在江苏省如东县,离南通市区有60多公里。下午6点,我带领4名干警踏上了追捕之路。车外飘着小雪,路上除了我们的警车外,一辆别的车也没有。我们到达目的地时,俞某已离开了他父母住处,我们耐心地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给他们分析事情的严重性,最终查知俞某已到南通市区他妻子的住处。我们马上调转车头,马不停蹄地往南通市区赶。可是,到了俞某妻子住处,却发现俞某家的窗户依旧漆黑,干警们以为这次又扑了个空。经过认真分析,我大胆地判断俞某可能是察觉到了危险信号,为掩饰行踪,故意制造了假象,俞某应该还在南通。于是,我带领办案人员信心十足地静待目标的出现。果然不出所料,俞某在沉寂几个小时后终于沉不住气了,当晚12点多,我们将刚露面的俞某打了个措手不及,成功将其抓捕归案。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正是因为有这些敬业的干警,有身先士卒、带头办案的检察长,开发区检察院全体干警以满腔的热诚投入到检察工作中,他们才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2007年,该院被江苏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职务犯罪侦查局被评为南通市最佳反贪局,连续三年被市检察院记集体三等功;检察调研、宣传、反贪人均办案数、检委办等工作在全市考评中均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