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排污权交易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全国第一次排污权拍卖也在嘉兴低调落槌。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在嘉兴市南湖区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的“组织”下,6.5吨COD(化学需氧量)和1.5吨二氧化硫的排污权指标已经顺利拍卖,10家企业参与了竞拍,经过几十轮的角逐后,单位指标成交价一度比底价高出近30%,成交总价为61.57万元。
嘉兴市南湖区环保局副局长丁天舒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拍卖共分20多个批次,其中,底价每吨8万元的COD排污权,最高成交价达到了每吨10.35万元;底价每吨2万元的二氧化硫排污权,最高成交价达到了每吨2.16万元。
“这一成交价格出乎出让方的想象,”丁天舒说,此次出让排污权指标的嘉兴市久久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久久纺织”),近几年加大了治理投入和技术改造,已成功实现污染物减排,“这次出让的排污指标就是企业减排出来的,转让后,企业可以用来弥补之前的治污投入。”
根据南湖区的规定,该区企业排污必须有偿购买排污权,其初始指导价为COD排污权每吨8万元,二氧化硫排污权每吨2万元,以2008年1月1日为界,“区政府对新、老单位实行差别管理”,之前已投入生产且有资质的老排污单位,可根据排污核定量向交易中心申请购买,价格按照初始指导价的60%执行,1月1日之后的新单位排污权可向交易中心或可转让方购买,其价格分别为初始指导价和市场价。
随着企业的发展,南湖区的一些新增污染源明显感到了排污权供应量的紧张。此次参与竞拍的10家企业,分属化工、纺织、汽车、金属制品等行业,因为需要开工或者增产,急需排污权指标。嘉兴市南湖区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主任王斌表示,有企业出让,有企业要买,但指标“僧多粥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拍卖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这种排污权拍卖既能够控制每年的排污总量,也不挫伤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非法排污,是一举三得的办法。”丁天舒评价称,希望能通过“拍卖”,为以后嘉兴乃至全国排污权交易模式的进一步拓展积累经验。
在排污权拍卖之前,嘉兴已经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大胆尝试,去年9月27日,嘉兴市在全国首次明确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实行市场化交易的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兴建排污权储备中心的设想。
按照规定,储备中心是排污权可转让方和需求方交易的指定平台,其出让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排污权可转让方向储备中心提交出让申请,储备中心受理后,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权出让方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储备中心与出让方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出让合同》,并支付交易款项。”
“根据这个规定,企业因新建项目新增的排污量,必须要从市场交易中获得,否则项目就无法继续;同时,有多余排污权的企业也可因此而获利。”丁天舒表示,为了灵活地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政策规定企业既能向交易中心提出赎回,实现排污权变现;也可以通过交易中心的监督,转让排污权。
随后,排污权交易在嘉兴普及。截至9月底,仅该市南湖区完成初始排污权交易(即初始排污权的有偿分配)的企业就有443家,涵盖各行业、各乡镇的所有重点企业,完成交易金额近3000万元。涉及COD指标2168吨,占南湖区指标总量的97.3%;二氧化硫指标3103吨,占总量的99%,已基本完成全区范围的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宗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