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第一财经日报四周年 总编辑撰文:中国新出发

  在危机中追寻“中国梦”

  张颐武

  “危机”这个词在最近金融风暴的背景之下变得越来越常用了。

  过去我们用危机来形容事物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示。它从2007年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事情可以控制,但其实是风起青萍之末,看起来从微不足道的点上开始,却勾连起前所未有的大波澜。今天这样的危机究竟何时是底,如何走出难关?这些问题其实盘旋在大家的心里。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面对危机的新的力量,也需要对于这一切的新的认知和新的理解。

  这首先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危”在不断蔓延和延伸的时候,要想到未来的期望。30年前,中国起步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危机不是比今天更沉重?所以,面对今天的危机,还是要保持乐观和自信。熬住其实就是胜利,熬住其实就有希望。今天中国变成全球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就是大家从一无所有中干出来,是凭着对于发展的信念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创造了今天的中国,那么,现在正是我们再度以当年的精神和勇气开拓未来的时机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前所未有的“危”中看到隐含的那些难以捕捉,难以察觉的“机”。实际上,我们的观念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折。过去在经济上,我们全球都在比“好”,比谁更好,发展得更快。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比“差”的状态,也就是,谁有机会,谁就有更多的希望。

  今天,中国的发展还没有到顶,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远未结束。这其实就给了中国更好地加快发展的危中之机。我们需要充分地总结30年来中国发展的经验,坚持30年来我们所选择的“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行之有效的社会共识,我们的发展就会有持续性。30年来,中国前进的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使得我们通过艰苦的劳作和执着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30年来,我们开始了一个打造新的“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脱离出来,正处在一个精神解放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把一切都视为精神解放的表征,一条牛仔裤,一副“蛤蟆镜”都意味着从精神上摆脱压抑,需求新的空间的努力。其实80年代的主题,就是如何将个人从计划经济时代宏大的集体性话语中脱离出来。80年代的“主体性”的召唤表达出来的就是这种“个人”存在的精神性要求。而这个“主体性”正是新的“现代性”展开的前提。80年代其实具体地展现了这一“主体性”的话语。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寻找,变成了80年代的“现代性”赋予我们的最大的梦想。当时的“新时期文学”主导着各种大众文化的复兴。都是中国人从匮乏中挣脱的时候,首先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个人的确立。

  上世纪90年代的“后新时期”文化的特点就在于一种“物质性”的出现。80年代的“新时期”虽然有极大的物质性的吸引背景,却是在精神的层面上展开自身的,它依然是不及物的。这里的追求几乎忽略了“物质”的诱惑和吸引。但90年代的后新时期却是将80年代抽象的精神转变为物质的追求。80年代的“主体”是以抽象的精神进入世界的,它仅仅表达了一个真诚而单纯的愿望,也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展开。它的没有物质支撑的空洞性,正需要90年代的填充。而90年代的这些中国的“个人”以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加入了世界,用自己具体的劳动和低廉的收入寻找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性世界。

  21世纪,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世纪文化”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和平崛起伴随着加入WTO、申奥和申博的成功而变成了现实。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更超过了2000美元。有关中国的“脱贫困”和“脱第三世界”的形象已经凸现出来。“新世纪文化”已经从各个方面全面超越了“新文学”的话语构架和文学制度。这种转变可以用《新周刊》的主题来表述,那就是“新新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新中国’这个词语一直表明着政治上的新,政体的更新;如今在生活方式、文化时尚形态上有着全新的方向与发展可能,‘新新中国’冒升而出。”这个“新新中国”的描述的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中国的历史发生的改变可以说在日常生活层面和全球层面上都前所未有。9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的一系列变化到新世纪已经由朦胧而日渐清晰。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和资本投入的中心的崛起,是和新的世界秩序的日益成形几乎同步的。中国开始告别现代以来的“弱者”形象,逐渐成为强者的一员。新的秩序目前并没有使中国面临灾难和痛苦,而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

  中国人30年含辛茹苦的努力才使得今天的中国会有这样的奥运会,也才使得中国人在告别贫困的路上有了今天举世公认的成就。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开端,踏上征程。

  这个新的“中国梦”时代,当然不可能离开发展带来的财富的积累,不能脱离历史条件的客观要求。近年来社会保障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长其实离不开这些年发展成果的积累和发展带来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没有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没有对于前行者的激励和对于实现梦想努力的肯定,我们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增长,也就难以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惠及更多的人民。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让社会进步得更快一些,社会更加公平和更加和谐一些。

  这些理想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还需要中国的更加坚实和持续的发展。没有发展作为前提的社会福利,就如同沙上建塔,无法持久。而没有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持续增加作为发展的成果,就如同盲人摸象,也会失去人民对于发展的支持。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虽然想给予全体人民更好的保障和福利,我们虽然期望社会更加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社会缺少活力,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很低,社会的发展也难以具有持续性。我们当年难以达到共同富裕,而只能在低水平上处于困难之中,社会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这当然有当时历史条件的具体的限制。

  在今天的危机之下,我们需要新的认识,我们有了30年发展的成功的历史经验,有了30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明确方向。对于我们面前的困难更应有理性和更清晰的分析和体察,激励人们去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我们就可以走向更大的繁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郑小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