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传统技术型企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产品订单减少,有的减少高达70%--80%。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在200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6.7万多家。同时,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则显示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这些企业不但出口依然正常,甚至订单还有增加。
这说明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面临中小企业过冬的困境,政府应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紧迫性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欧洲很多中小企业都已经具有300年、400年,甚至500年的历史,他们都是一直干一个行业,把产品做到极致,在全世界做的最好,靠得就是技术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依靠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以及灵活的经营,使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强大的生产力支撑起了“中国制造”,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了全部产值的66%,提供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近一半的税收,以及60%以上的出口总额。但是,这种要素导向型经济的弊端也正在日渐显现。由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低价格、低效益的生产构成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多数加工制造企业在产品链条最低端、技术含量低和低附加值中徘徊,持续性和竞争力遭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很显然,推动中小型企业向创新导向型经济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市场需求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看,都还处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年老店”企业水平,也低于国内大型企业水平。据统计,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高达74.5%。相比之下,日本等发达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高达70%至80%。我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创新意识差,多数停留在口头、没有设立创新机构,缺乏专门人才、资金投入比重很低。资料表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5%,一般企业也在2%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全年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有得甚至更少;二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缺乏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训练,科技人员、高级技工比例也相对较低;三是信息闭塞,多数不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缺乏市场信息,企业无从寻找创新目标,更无法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让中小企业从冬季走向春天,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帮助规模企业建立起创新系统。实施每个企业有一个技术创新(或研发)机构,有一支技术队伍,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有一笔技术创新经费。
2、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评“星级”,地方政府对所属中小企业在企业战略规划、创新文化、创新过程管理、产品与服务、核心技术与知识能力、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评估和诊断。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奖创新功臣,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技术开发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目前,尽管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应加快立法步伐,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各种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
4、建立完整的支持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一是政府有计划地设立一些高等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二是科技特派员进工厂,高校科研院所进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实行技术攻关,适销出口对路的项目重点突破,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三是大力支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信息、技术系统等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四是创建优越的社会环境,帮助企业引进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马涛)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