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 用人单位观念要更新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呢?
[钟秉林]我们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首先我想说就业如果从工程学来讲,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钟秉林]就业的指导方面、就业信息服务方面也要为他们做好相应的服务。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要提供比较充足的岗位来供大学生和其他各种人士就业。由于去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也造成了比较重大的压力,而且虚体经济已经过渡到了实体经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客观地说对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钟秉林]就业问题涉及到了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有责任。用人观念要更新,是否应该提倡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们,不仅仅是公立企业,他们应该尽可能地吸纳比较多的人员,包括大学毕业生到他们单位去从业。只有社会、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大家共同努力,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当然,就业难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分析,比如一些高水平大学,就相对来说就业会容易得多。
就业难与扩招无直接关系 社会关注引来就业压力
[主持人]毕业生增加了几十万,是否是因为扩招引起的?我们能否说就业难和大学扩招有一定的关系呢?大学扩招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呢?
[钟秉林]我觉得有关系,但是没有直接的关系。扩招是政府的决策,我个人也是赞同的,一方面满足社会对高层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满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这是一个。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如果不扩招的话,这些增加的学生是否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呢,我想同样存在。而且这种就业的压力会提前到四年以前,如果那个时候他们没有机会上大学,高中毕业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就业问题。既有联系,又没有直接的联系,之所以现在社会比较关注,就是因为从大学生寻找工作,用他的优势的地方,毕竟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了三四年,受到了一些熏陶,他们的基础面、必要的素质和能力肯定比高中生是要提高不少的,创业的意识、就业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对他们就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大学生群体是在学生群体中比较素质高的,所以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所以也就带来了就业的压力。
[主持人]解决就业难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学校是否应该给学生一些心理上或者社会实践课的补充呢?具体到北京师范大学有没有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呢?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对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没有量化的标准呢?
[钟秉林]我们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要求统计就业率,我们希望高一点,至于标准是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事实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总体是不错的,应该都在95%以上。一些优秀的高等院校的就业率还是会高一些。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改变百姓就业观教育观
[主持人]有网友反映说,在国外,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他喜欢或是他能做的好就都会干得很开心,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或是一个富商,并不一定比一个修理工人或是商店服务员拥有更多快乐,而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都喜欢往大城市、大企业、大的事业单位挤,争相成为精英人士,我们的教育在引导学生就业观方面是不是也有偏颇之处?
[钟秉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时候我们也在经常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且不仅仅是期望值很高,舍得付出、舍得投入。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一个是和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与我们现在教育发展有关系,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水平尽管在教育、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的主要矛盾还是老百姓要求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上好的学校,能够在好的老师指导下学习,矛盾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好的学校少,好的教师少。
[钟秉林]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矛盾,这个转化很快。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公众接受教育的心理预期值迅速变化,前几年有个学上就很满意了。现在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非常大的缓解,但是老百姓非常的不满意,这个变化是非常快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办法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好学校办得多了这个问题就缓解了,但是办好一所学校需要长期的教育积累,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光有钱、光有硬件和软件的条件还是堆不出一个好学校的,短期内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来解决这种主要矛盾,我觉得不太可能。
[钟秉林]所以引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本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尽管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促进教育公平。现在我也关注到了社会上,包括两会上,归结起来就是这两个问题。
[钟秉林]这一个跟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同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好,什么样是人才?什么样是高质量呢?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人才观和世界观,人才是分层次的,所以这个问题也要比较好的解决,我们会通过新闻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家共同努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孩子的差异性是存在的,有的孩子搞学术很好,有的孩子搞应用技能型的工作非常好,同样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社会都非常的稀缺。所以要转变这个观念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
[主持人]我小时候周围就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这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学校的优质资源很大程度在于优质老师,我们在培养优质老师的时候,以现在的资源是否可以培养出来呢?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拓展优秀资源,基础还是教育,关键就是教师。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叫法,比如说择校生、辅导热、条子生等等,深层原因就是一个教育整体水平不够高,优质资源少,而且分布不均衡。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好教师、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
[主持人]近些年关于给学生减负的声音很多,出台的各种措施政策不仅收效甚微,甚至把大家搞得越来越迷惑,我们的教育水平似乎也没有进步太多,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钟秉林]我个人有过思考。昨天开会的时候,有个委员给我发了一个邮件,就是现在很多小学招生,要求家长给儿童们提供简历,我看了这个简历非常的吃惊。在他幼儿期间上了很多的辅导班,也得过很多奖,我想这种负担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中学,我还没有很集中地听到批评大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理清思路,把问题想想清楚,负担重和文理分科可能有关系,但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钟秉林]比如说,和高考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也不直接。高等教育毕竟是选择性教育,因为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选拔就要有区分度,考试的话必然要有一定难度,把他们区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把高考科目减少成了两门,负担也是减轻不了的。为了促进公平,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我觉得和这个也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一所中学或者小学主要不是靠行政手段,行政支持,而是靠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靠全校教师的探索保证比较高的培养质量,在社会形成比较好的声誉,这种行为应该鼓励。
[钟秉林]另一方面,如果是非行政手段形成的这些,用行政手段取消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比如,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如果取消了这些,社会就不认可吗?同样认可。所以我觉得减负问题应该想想清楚,我个人认为这个减负有两点:第一、能够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这个改革协同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革。第二、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方能够共同努力,来推进这个改革。
[钟秉林]我个人认为现在重要减负的关键是要调整现在中小学生的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要降低这种课程的难度,要精简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改善教学的方法,我觉得把难度降低了,把内容精简了,这样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而在这方面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政府有这个能力和权力去调整,调整了以后,下面不能把这个动作做得走了样,甚至不能够层层加码,政府应该有这种约束能力。现在家长告诉我,如果小学生在一年级之前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学习过语文和数学,刚进学校就跟不上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层层加码,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其实很多的东西可以到了大学以后,再一步一步深化学习。
[主持人]好象要给学生减负,还是要分清一个治标治本的问题。
[钟秉林]是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