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李晓梅)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张红武教授一直十分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9个提案、建议,并在《关于建立健全无业残疾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中呼吁尽快建立健全无业残疾人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残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救助政策等。
张红武指出,我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分布在城乡各个角落。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生活条件及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无业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救助尤其是养老保险缺乏保障,对残疾人施救的政策也有所偏异等等。具体说来,就是有些地方虽制订了残疾人养老保险办法,但门槛高、条件苛刻,无业残疾人不予办理;康复救助设备很少进社区,发放缺乏标准且不透明;在低保救助方面,有些地方则对生活来源依赖父母的残疾人及家属不实施救助。劳动合同法实行后,大龄无业残疾人因就业门槛提高而就业更加困难。由此,给这些残疾人员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其家属尤其年迈父母忧虑重重。
张红武认为,残疾人作为国家公民,有享受与正常人平等生活的权利。随着我国残疾人老龄化趋势加剧,残疾人养老问题越发凸显。解决好残疾人养老保险,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建议政府在保民生、促发展的过程中,把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尽快建立健全无业残疾人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残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救助政策,保证每位无业残疾人及家属都能够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待遇以及康复救助等。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及弹性工时等办法,尽量吸纳大龄无业残疾人就业,同政府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些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责任编辑:黄芳)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