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房企闲置“老地王”抢拍“新地王” 投资成投机

2009年08月05日09:4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警惕投机拉高地价房价

  虚假地王背后楼市“红灯闪烁”

  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一改去年量价齐跌的惨淡局面,地价楼价双双飙涨,在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低迷的大背景下,以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火爆。显然,这种局面也开始让监管层“为难”了。

近期,管理部门频频出手采取措施抑制飙升的房价,从国税总局稽查八大房企土地增值税,到银监局出台措施严控二套房贷,然后是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出手严打捂盘风、地方政府查处清算违约地王,管理部门出手整顿地产市场的信号随着楼市的反弹已经隐现。

  政府严打捂盘风

  近日,北京住建委再次邀请10多家著名房企召开座谈会,劝说开发商要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上市销售的速度。据悉,此次住建委约谈的开发商主要包括龙湖、远洋、中信、保利、北京万科、北京富力等著名房企。北京住建委此次约谈主要以鼓励和解决问题为主,建议开发商应借助目前的大好形势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并且提出协助开发商解决在上市销售过程遇到的困难。

  “要求加快开工进度,其实还是避免捂盘行为,住建委劝大家快点建设,把囤积的货尽量出手,其实也是为了平抑房价。而且,最近北京的房价比较敏感,地王频出,价格飞涨,建委应该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北京一位业内人士如是称。相比北京住建委这次温和的约谈,上次的约谈显得更直接有力。7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出首份处惩通报书,对抽查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七家企业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与此同时,严厉击开发商“捂盘”行为,且约谈、告诫了15家捂盘惜售开发商,并要求其对投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同时明确整改办法,在七日内完成整改。

  清算违约“地王”

  从今年7月起,上至国土部、住房和城市建设部等中央部委,下至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均对楼市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姿态。据最新报道称,广州日前已经开始清算违约地王。目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正在对其中均价最高的8块违约“地王”进行清算,而保利、富力、中莱投资、恒大地产等几大房企均涉嫌在其中违约。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表示,截至7月底,广州市已经收回了26.9平方公里的闲置土地。黄文波表示,开发商没有如期缴交土地出让金已经构成违约,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应处罚措施,拟对违规开发商进行没收土地出让金,收回土地使用权,并且进行罚款。

  此前不久,国土监管部门就已开始对地王保持关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明确提出,国土资源部门要对不断变化的土地市场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各个城市的“地王”进行跟踪分析,彻查状况,对象包括2007年和2009年不断出现的高价地块,国土部不仅对这些“地王”出让的合同文本、规划情况、付款情况外各个环节检查,还对“地王”开发进行全程监管,尤其是对极端的地王更需严查,尽量防范高价地王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国土部全面加大调查地王情况力度,严查开发商修改规划、拖延工期,这很正常。从去年政府力挺开发商,现在是适时打击,这是采取弹性管理方式,而且,房地产市场再不调整,就会成为社会灾难,或者经济灾难,政府部门有意识地调整楼市政策,是抑制楼市泡沫。”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据记者了解,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近期各地政府亦承诺在下半年增加土地的供应量,以抑制不断上涨的楼市行情。“政府的一系列行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温和调控,对于平抑房价不太可能,只是控制上涨势头,根据形势调整手段的轻重,过热就收下政策,如果市场不好,就放宽政策的执行,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保八,房地产是重要的GDP贡献行业。”业内人士直言,近期不会出台很明显的政策性法规。

  警惕投机拉高地价房价

  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方兴投资管理公司以40.5亿元的价格,竞得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块。在地产市场整体回暖不甚明朗之时,大型开发企业不惜成本高价拿地引发坊间热议。中国人民大学俞明轩教授认为,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之所以敢于高价拿地,源于宏观形势的变化。一是楼市回暖使其对后市需求的预期升高;二是目前大型开发企业手头相对宽裕,平添了底气和胆量。据悉,中化方兴今年上半年共获得245亿元的银行授信,母公司中化集团还购买了其部分增发股份,给予资金支持。这也是大量资金流入地产行业的写照。

  “宽松信贷政策的目的是带动各行各业的投资,主要是振兴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之前,如果引导和规范的力度不够,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楼市,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新一轮泡沫。”俞明轩教授表示,一年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并未到位,刚性需求只有半年的释放期,房价上升势头又蠢蠢欲动。大量投机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背离“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又为应对金融危机增添了许多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土地市场之怪现状

  闲置“老地王”抢拍“新地王”

  随着楼市止跌企稳并逐步升温,广州土地市场再次喧嚣起来,频现“地王”,土地价格被不断刷新超越。然而,与此同时,2007年拍出的27个“地王”却有24个未售或未动工,甚至闲置长满荒草。

  缘何开发商闲置“老地王”不建,却又不断拍出“新地王”?“地王”频出的背后,开发商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而这种土地市场之怪现状,又将会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

  “老地王”为何闲置

  在广州白云区金沙洲,保利地产2007年竞拍的“地王”仍然没有建起一栋楼,地上的荒草在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看上去,与两年前并无太大变化。

  回到2007年9月11日,保利地产出手阔绰,以21.2亿元和20.8亿元夺得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的两块土地,楼面地价分别高达8769元/平方米和8112元/平方米,这两块土地也成为金沙洲的“地王”。

  与2007年的风光无限相比,当下,这两块“地王”显得有些落寞。近两年过去了,“地王”上面仍没有盖起一间商品房。

  而这不是个案。“在2007年拍卖的土地中,不少土地都在晒太阳。”据广州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介绍,“2007年广州市共卖出住宅地294万平方米,平均楼面地价4622元/平方米。若以此均价为基准,有27块土地的成交价高于此均价。为方便称呼,这27块土地通称为区域性“地王”,然而直到目前,有24块“地王”未售或未动工”

  “老地王”闲置与楼市低迷有关。“因为面粉都贵过面包了”广州寒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同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金沙洲不少楼盘售价只有约6000元/平方米,而“地王”楼面地价则已超过了8000元/平方米。这样的话,开发商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地王晒太阳,要么退地”

  而据了解,在目前政府硬约束不足的条件下,开发商不会因为闲置“地王”遭受太大的损失。据媒体报道,这些晒太阳的地王几乎都没有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而且退地成本较低,其中以广州市2007年未开发土地中总价最高的广州开发区土地为例,这块地尽管拍出了44.75亿元的天价,但是最初开发商的定金只有8000万,占整个地价的不到2%。

  开发商再抢“新地王”意欲何为

  尽管“老地王”还在那里长草,“新地王”却在不断涌现。

  今年5月以来,广州开发商展开新一轮土地争夺战,“地王”再现。在6月10日的土地拍卖中,经过了50轮举牌竞拍后,广州城建地产击败保利地产等十多家开发商以楼面地价15323元/平方米,拿下珠江新城的一块住宅用地成为区域地王。7月16日,广州大学城住宅地又抢出了7296元/平方米楼面地价,成为该区域的新地王。

  “新地王”的频频出现可能意味着开发商对后市持乐观态度。据媒体报道,城建地产总经理梁由潘认为,城建地产愿意出高价拍得该地块的原因有三:该地块是珠江新城最后一块住宅用地,确保了该地块所建住宅在未来的稀缺性;就3.45亿元的成交价格看,城建地产拍得该地块所需动用的资金不大,符合预期;该集团非常看好广州及珠江新城未来的发展前景。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却指出,这块珠江新城“地王”的土地面积很少,如果开发商单独开发这块“地王”,将很难从中获利,所以城建地产拍下这块“地王”必然有其它意图。

  事实上,有些开发商短期内就没有打算开发“地王”,而是试图通过高地价来带动在售楼盘房价的上涨。“地王”也正在成为开发商的一种“开发策略”,或者从土地资源演变为资本资源,尤其是对那些筹划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开发商。

  完善拿地退地机制

  “地王”闲置为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这24块未售或未动工的总用地面积约121.4万平方米,规模接近2008年的住宅用地总出让量125万平方米,这些土地的闲置意味着政府通过土地市场调控楼市的宏调计划落空。”黎文江表示,而且今年随着楼市转暖,市场因此又出现了缺货征兆。

  此外,“地王”频频出现也直接拉升了房价,加剧了回暖基础仍不牢固的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在广州,不少持币待购的市民都感到恐慌,“土地价格又长了这么多,已经超出承受能力的房价还要再涨多少?”

  为此,黎文江建议,房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成这些地王的开工,有特殊原因不能开工的容许退地重新拍卖,避免影响政府的供应计划。同时,提高退地成本,防止一些开发商一旦形势变差,就向政府求救退地,或者要求改容积率等。

  房价地价之争另有隐情

  今年五六月份以来,房价地价之争再起。2005年开始的房价快速上涨拉开了房价地价之争的序幕,而且房价涨得越快,争论也越激烈。但当房价下跌或保持平稳时,这个争论就销声匿迹,如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这段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期。由此可见,房价地价之争,其实质并不完全是探究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而是另有隐情。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供需决定的。成本会影响价格,但不起决定作用。这是价格形成的普遍规律。在房价构成中,地价是成本,地价当然会对房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同区位同品质的房地产价格会趋同,但其土地取得成本却不一定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开发商在2006年和2007年的购地成本是不一样的,会相差一倍甚至更大,但若同时在2008年销售,绝不会因为是在2006年低价购地而低价售房。更不用说,当市场低迷或泡沫破灭时,房价会跌破土地购买成本。由此可见,地价不是房价的根本决定因素,也不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从表面上看,在一段时期内,地价上涨,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地价上涨。但从本质上看,房价和地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地价在房价构成中是成本,是要素,但土地本身也是商品,是资源性资产,其价格形成也要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土地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土地价格应该由市场形成。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可以调控土地市场,但不可以决定土地价格,不论是高地价还是低地价。因此,从本质上讲,不论是房价还是地价,其形成都是由市场的力量决定的。

  当前,导致房地产价格再次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三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第一是过度投资;第二是过度宽松的金融环境;第三是不合理的行业垄断。但是,房价地价之争在很大层面上淹没了这些重要的本质原因,转移了公众的视线和关注点,直接影响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房地产具有双重性,特别是住房,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因而,既存在消费需求,又存在投资需求。当前的情况是,消费需求动力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投资需求实力雄厚,择机而动。不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只要需求总量增加,就会推动房价上涨。不有效遏制过度投资需求,房价快速上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交通银行研究部:未来房价泡沫可能再次形成

  本报上海电(记者王涛)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8月1日发布《2009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认为,未来房价攀升压力依然不小,泡沫可能再次形成。

  由于政策和社会刚性需求双重因素推动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显示出回暖的迹象,加上最近对未来通胀预期的上升导致投资性购房重现市场,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重现迹象。

  报告认为,下半年全国房价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但经济回暖将使房价在目前的水平上止跌回稳,甚至会出现小幅上升,因此2009年下半年全国房价易涨难跌,仍将在高位徘徊。

  报告显示,开发商投资意愿上升,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将持续回升。受去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开发商资金短缺的影响,今年1月至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大幅下降。但是6月份随着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扩大,开发企业拿地数量有所回升,住宅用地成交量环比增长迅速,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信心逐渐恢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将持续回升。

  报告认为,地产公司再起上市热潮,这将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受益于楼市和股市双重回暖,地产商又开始重拾2007年借壳重组和向上市公司“装资产”的做法。这一方面大幅放大了上市资产的估值,并打通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将房地产实体开发领域内的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

  “近期楼市销售强劲已带动房价明显上扬,而地产公司再起上市热潮,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报告称。

  此外,交行研究部预计未来随着房价的持续上升,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也可能重新由支持转向调控。从政策动向来看,虽然宏观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方向未变,但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货币政策微调和房地产信贷收紧的预期。虽然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还不会有方向性的变动,但微调已经开始,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涨,不排除政策再次收紧的可能性。

  “地王”风险不可小视

  进入7月份,继北京广渠路15号地以超过40亿元的价格成交,一举成为新“地王”后,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城市相继拍出本地“地王”,拉动房价再次涨声不断。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块由于地段、周围配套等因素,土地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不牢固等的大背景下,地王频现所蕴藏的风险不可小视。

  众所周知,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是在外需锐减、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以投资保增长的应急之举,但近日北京等地新“地王”的拍得者竟以掌握信贷资源的央企居多,不能不令人怀疑这巨量资金的来源。资金远离企业,扎堆楼市,这样的此消彼长,必然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补给,极有可能扼杀实体经济回升的大好机会,形成经济低迷和资产泡沫的冰火两重天。

  每一次新天价诞生的锤音落定,都有无数个购房者的望楼兴叹随即响起。“地王”频出必然推高房价,但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始终不可能超越链条终端———购房者的承受能力。当前,实体经济尚未明显好转,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居民实际购买力并未提高,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只会导致实际购买力的进一步降低。没有成交量支持而仅靠银行资金硬撑的高房价和假繁荣,势必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坦率地说“地王”的出现,不仅缘于开发商的非理性炒作,也与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如不能尽快从土地供应制度、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借地生财”的利益链条,地方政府作为土地市场繁荣的直接受益者,只会继续在开发商、商业银行、炒房者之间的利益泥潭中越陷越深,在“地王”营造的新地标、第一高楼等虚荣的幻影中迷失方向,以牺牲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为代价,换取一个又一个华而不实的“楼王”拔地而起。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对住宅消费的需求中低端产品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地王”效应影响下,开发商盲目追逐“高端“高价”,满足普通居民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投资却逐年萎缩。两相对比之下,民生困境不容忽视。国家鼓励房地产开发,除了因其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外,更因要致力解决“居者有其屋”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投资需求,使住房市场回归民生保障体系,也是地方政府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地王”风光无限的背后,既不等于安居,更不代表经济企稳。如果以“地王”频出为由继续鼓噪房地产复苏,只会成就投机者的盛宴,牺牲的却是国民经济重归强劲增长的希望。

(责任编辑:赵健)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