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山东无棣大吴码头村“议”出一个和谐村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20日17:36
核心阅读
鲁冀交界,渤海湾畔,有个不起眼的村庄。在山东,它不算最大,不算最小;不算最穷,不算最富。其他村子有的问题,它都有,其他村子解决不了的矛盾,它却应付自如。这个村就是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大吴码头村。
新中国成立60年,大吴码头村坚持民主议事、账目公开、争议调解,没有出现过一起村民因纠纷对簿公堂的事件,没有出现一例因待遇不公引发的干群冲突。
24个笔记本,汇成一部乡村“民主议政史”
档案:吴臣义笔记1986年12月30日,村里召开农民议事会,党员和村民代表提出不少意见:1.群众浇地费用定得高。2.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全村副业还很差,党员要率领群众一起致富。3.村西南角道路不平,应该重修。4.集市上打架的现象有所增多,村民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
档案:“民主议政日”记录本2009年7月5日,村级重大事项征求群众意见:村南街道已经坑坑洼洼,无法行走,是维修一下,还是修柏油路?修柏油路需要巨额资金,除争取上级资金外,剩余部分怎么办?
大吴码头村是个农业村,出产棉花、冬枣,村委会办公地点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数十把椅子围成个圆圈,就是村里的“议政大厅”。每月5日,全村43名党员和20名村民代表都会齐聚这里,学习上级精神,收看远程节目,商讨村务大事。
10月10日,村里召开临时议政会,商讨秋季农田灌溉。
村委会主任、63岁的吴臣义第一个站起身:“咱村的田从30多年前开始集体浇灌,集体负担水利设施费,各家支付电费。眼下就要种小麦,大家对浇地还有啥意见?”
“今年农田水分保持不错,我看不浇地也能种。”
“不浇地咋能种麦?万一种上,麦苗出得差,那就晚了。”
……
村民代表意见不一。
最后,村支部书记吴炳国提议:全体举手表决,是浇地,还是不浇?
“每一次"民主议政",都有严格的流程。会前,村两委先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结合上级要求确定议题。重要村务先在党内公开,再提交"议政会"讨论。最后,党员和村民代表依照法律、政策进行表决。”吴炳国说。
事事有商量,处处有监督。吴臣义说,像这样的民主议政,大吴码头村坚持了60年。1949年,村里成立贫下中农委员会,专门监督村干部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2004年,大吴码头村成立农民议事会,监督所有重要村务。2004年,建立民主议政会制度,坚持开会议事,直到现在。
吴臣义一边说,一边从皱巴巴的纸袋里掏出一摞笔记本。这些本子大小不一,新旧不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次讨论的内容。
“首任村支书吴克信从1958年开始记录,大到宅基地分配、村规民约制定,小到一分一厘开销,一家一户困难,每一项都清清楚楚。他去世后,我接着记,记满了24本。”吴臣义说。
46年账本,拉开一道“财务公开长廊”
档案:1978年第一小队夏粮分配方案第一小队43户,166口人,夏粮面积150亩,总产30730斤,征购3800斤,社员分配18260斤……每人平均粮84.8斤。
档案:1998年夏季三提五统等任务按县里下达的1998年夏季三提五统、农业税、水费等任务的通知,分配本村征提任务168581元,人均109.9元。
从1958年至今,吴荣泰担任村会计。在他看来,只要坚持“有权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碰钱”,账目清楚,及时公开,村两委班子的威信就能树起来。
跟随吴荣泰到村集体办公室,记者见到一个大铁柜。吴荣泰拿出钥匙,打开柜门,里面闪出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案卷按年度、门类装订,有封面,有目录,检索非常方便。
吴荣泰抽出3本账,捧在手中:“第一本是工分账,第二本是三提五统任务账,第三本是土地账。1951年土地改革,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分田,1992年第二次土地丈量,直到今天的土地流转情况,这里都有清晰记录。”
说起账目,村民吴克军深有感触。他说,新中国成立60年,集体财务最大的事要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1981年“分队”,当时,村里有1700来口人,要把村集体的牲口、农具、粮食等物资分开,又让村民没意见,不是一件容易事。村两委先把村集体财产按小队分开,每小队再把所有财产公开标价拍卖。所有东西卖完后,资金收入交归集体,而后按照各队实有人数平均分配。吴克军时任五小队队长,他们队每人分到100多元。
吴荣泰迅速找出一本账,关于1982年11月份各小队处理分配财产的记录,上面明确记载五小队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房子款3730元,牲畜款7085.1元、物资款1945.6元、收回款2446.69元、库存现金2855元,其他178.61元,合计18241元。其中,社员借款17000元,其他借用1241元。
两大柜档案,撑起一个“村级文明博物馆”
档案:村规民约1.排灌不准挡水。2.荒了地要罚款,一、二、三等每亩50元,四、五等每亩25元。3.每块地没有特殊原因不准挡车,准许拉秸秆。4.人口变动,地一律不动,全家人口迁走必须和队里商量好转包后准迁走。
档案:村民档案吴克光,1955年生,8—12岁在本村小学毕业,12—17岁在本村中学毕业,20岁在本村担任赤脚医生。村民文明情况:守法、计生、和睦、敬老、教子、文化、致富表现均好,星级9星。
在账本柜的旁边,记者发现两个柜子,里面存放着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土地租赁合同、自行车登记证、村规民约签字本、村民档案、选举报告等,种类齐全,琳琅满目。
“这是大吴码头村的传家宝!”吴炳国拿起一本村规民约说。
农村丧事大操大办由来已久。大吴码头村从1978年实行殡葬改革,形成一套节俭办丧事的新风俗。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集体出资盖起祠堂,划出一块盐碱地作为公墓。村两委要求,村民去世一律火化,不用棺木,改用骨灰盒;不雇吹鼓手,不烧纸人纸马,改放哀乐;夫妻两人中一人去世,先将骨灰放进祠堂,等两人都去世才进公墓合葬,但不留坟头。村民吴荣坤生前是木匠,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为自己备下棺椁。今年他病故后,子女并未破坏村规,改用骨灰盒安葬了老人。推行“薄葬”的同时,村里大力提倡“厚养”,年年组织评选“五好家庭”。年满60周岁无人照料的,村里免费供给吃住。
日常生活中,村民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大吴码头村调委会成立50年,成了村民关系的“润滑剂”。2007年夏天,村民吴炳林和吴治良因田地排涝发生口角,吴治良和几个亲戚将吴炳林打伤。眼看一场官司不可避免。调委会赶紧把双方叫在一起,问清原因,分清责任。最终,吴治良向对方道歉,并赔偿2700元医药费,两家很快和好如初。
民主议政60年,议出了融洽的干群关系,议出了村两委的威信。翻看大吴码头村的档案,一份1999年的选举报告很有说服力:当年,第六届村两委选举,每个职位有效选票842张,村两委成员得票均在600票以上。(马跃峰)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