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无暴利”背后的 共识破裂和价值扭曲
种种与公众认知相反的话语纷纷出笼,在笔者看来,是社会共识趋于淡薄乃至破裂的征兆。
■河南信阳 朱四倍
2009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年会在武昌举行,该会主任王计生发表演说称:殡葬就没有暴利可图,在武汉就有1000元以内的安葬方式。(10月21日《武汉晚报》)
在“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逻辑下,“殡葬是政府定价不存在暴利”之说,并不难理解。对其进行批驳也是容易的,一方面来自于公众的切身经验—“死不起人”已成为老百姓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之外的另一个负担;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数据:业内人士透露,殡葬业利润一般都超过300%,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00%—2000%。贵阳市一座公墓售价4万余元,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多,比商品房还贵。
之于用“大家如果改变观念,不盲目攀比,理性消费,骨灰盒、墓地就没有暴利可图”来为“殡葬不存在暴利”辩护的说辞,在笔者看来,要公众理性消费和不盲目攀比,无非是在转移视线,暴利之下,公众能理性起来吗?
在死人住殡仪馆,比活人住宾馆还贵,丧用花圈,比情人节的玫瑰还贵的当下,在一边是掠夺,一边是被掠夺的现实中,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让我等普通公众接受王计生主任的“高见”,除了激起公众早已不满的愤怒情绪外,所谓的“殡葬是政府定价不存在暴利”无非就是一种话语喧嚣,是口水。
笔者关心的是,当下社会何以屡屡出笼诸如“殡葬是政府定价不存在暴利”之类,与公众认识截然相反的话语?要知道,明明是一些垄断的行业,偏偏有重量级人物出来叫嚣。种种与公众认知相反的话语纷纷出笼,在笔者看来,是社会共识趋于淡薄乃至破裂的征兆。在一个公共的话语场中,如果任由这种“奇谈怪论”挑战公众的社会情绪和敏感神经,不啻于是给社会埋下了不和谐的因素。长此以往,社会的共识破裂是可以想象的,并且,我们将难以找到一个共同的参照系,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聚合起来,进行共同的协商,如此以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离心的社会,一个“原子式”的共同体。这样的社会,对谁有好处呢?即使对暴利者而言,也非幸事,而是梦魇。
面对公众“死不起”的声音表达,说出“殡葬业不存在暴利”是需要勇气的,而王计生主任挑起了“无知者无畏”的“重担”。但是,如此的“无知者无畏”将是社会异化的表征。试想,在一个充满了利益者张狂的话语空间中,社会更需要的是为民生说话的人,而不是为暴利“赴汤蹈火”的人,否则,话语的断裂就是社会价值共识断裂的写照。在笔者看来,如此的对立和隔膜,恐怕是社会风险的隐患。终有一天,社会将为此付出本不应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就笔者的观点,任何行业存在暴利都并非其可怕之处,可怕的是拒不承认,是愚弄公众和社会。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正视种种挑衅公众和社会敏感情绪的利益话语,审视隐藏其后的共识破裂和价值扭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否则,我们将迎来一个日益散沙般沉沦的社会,而非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