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检察院代检察长履新3个多月 记者对话王建明
改进检察工作服务山西“三个发展”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实习生 张苏梅
对话背景
曾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工作8年,今年6月调至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任代检察长的王建明,今年只有47岁,是我国省级检察院现任检察长中为数不多的“60后”。
在很多人眼中他颇为神秘:话不多,极少在媒体上露面,做事低调。但他此番“空降”,还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来山西后的这三个多月,我一边熟悉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边对检察工作进行调研了解。我在考虑,怎样才能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改进检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就着王建明的这番话,记者今天与他展开了对话。
全力以赴服务“三个发展”
记者:您来山西三个多月了,首先做的事是什么?
王建明:当前,山西的大局是“三个发展”,因此,为“三个发展”服务,是我来山西要做的首要之事。现在,我几乎天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三个发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王建明:指的是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本省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今年9月,经过反复论证,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服务的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服务“三个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要求全省检察官要全力以赴投入到为“三个发展”服务的实践中来。意见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为全方位、宽领域地宣传服务“三个发展”的意见,山西省检察机关从10月15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社区”“三深入”大型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要达到宣传意见的目的,还要求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可以说,在山西各级检察机关,伴随意见而来的,仿佛是一场思想解放。
陈旧的执法理念必须改进
记者:通过前一段时期的调研,您是否发现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建明: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执法理念陈旧,执法方式落伍,执法能力不高等。具体表现为重打击轻保护、重惩治轻预防、重数量轻质量、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特别是对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事后查处多,事前预防少,只注重查办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对一些因失职渎职导致的事故隐患关注不多。
记者: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不仅不能有力地为“三个发展”服务,也不能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怎样才能使案件办理不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怎样才能使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呢?
王建明:这里存在一个办案时机和方式的问题。如果要抓捕的某企业领导正在进行项目谈判,我们就不应立即抓捕,否则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产和声誉损失。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办案的时机和方法,不能因为办案时机或方式选择不当,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是我们所缺乏的,必须改进。
特别是在办理涉及企业案件时,要做到六个不轻易:不轻易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动用警车进企业办案,不轻易发表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的报道。查办企业法定代表人、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和技术骨干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要与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领导沟通,使企业做好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接替工作。对涉嫌犯罪情节较轻的,在确保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慎重使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打击煤焦腐败防范须下足功夫
记者:作为煤炭能源大省,山西的利益在煤,腐败也在煤。在如何防范煤焦领域的腐败问题上,您有什么看法?
王建明:山西省去年展开了为期两年的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这个行动抓住了山西防腐、反腐的特点和重点,在这样良好的外在环境条件下,山西检察机关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光是查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治本就必须在防范上下功夫,我们要主动研究、深化研究,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的规律,及时向发案单位提出预防建议,向党委、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提出职务犯罪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
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山西省检察机关的具体做法吗?
王建明:检察机关要配合省委、省政府举行的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积极参加,坚决查办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特别是为违法采矿充当“保护伞”以及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一定要盯紧,多做了解,加强防范,及早发现案件线索。职务犯罪具有滞后性规律,必须从预防做起。
本报太原1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