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兰屯市五道沟村:建设科学和谐新农村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0750.gif)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1月06日11:53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6日电(记者张玥)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康住宅,一条条宽畅整洁的乡村道路,穿着入时的农民骑着摩托车来来往往。内蒙古扎兰屯市五道沟村党支部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环境整治、科学规划与有序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各项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扎兰屯市五道沟村土地开发早,人均耕地不足8亩,承包到户后,全村人几乎全都扑在了土地上。一家一户作业,用不了大机械,也无法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板结越来越严重,农民靠土地生活越来越艰难。
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创造更大的效益,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2007年,五道沟村打破一家一户的土地界线,对全村耕地分区整合,由党员带头率先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凤鸣合作社。全村1326口人,有876人加入了合作社。入社户
数占全村总户数的92%;集中入社土地7900亩,占全村耕地的98%。集中起来的土地由12个种田能手集约经营,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有地不用种,在家就分红。”五道沟村五组的姜红飞对加入合作社有切身感受。他告诉记者,没加入合作社前,他们一家三口人就靠10几亩地过日子,赶上好年景,一年收入3000多元,如果遇上春旱秋涝,就要东挪西借。
2007年,他把17亩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就打点行装出门打工,妻子在家养了1000只农村笨鸡。秋后一算账,仅他的17亩地按每亩300元分红,净得红利5100元。妻子养的1000只笨鸡每只利润8元,收入近8000元,再加上打工挣的7000元,收入达到2万多元,比以前翻了7番。“挣得钱多不说,还不用为种什么,怎么种,能不能卖出去操心,跟着党员干,大家都放心。”
五道沟村村支书张凤鸣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他介绍说,合作社不只把人组织在一块,还把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张凤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人工割地,一天最多割2亩,合作社用收割机一天收170亩,收割机170亩的成本是230元,人工170亩的成本是4000多元;过去一家一户没人打深水井,纯粹靠天吃饭,现在哪个合作社不打几十眼井,旱涝不怕;过去那土地没法倒茬,现在用农家肥、深翻地,土地踩上去软乎乎。如今,12个人种着全村7900亩地,节省下来的人力,128人到外地打工,其余全部从事养殖业、食用菌种植业。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