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
刘永好:提出“五农”新概念
记者 李新民 北京报道
“我这次带来6份提案,其中4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3月2日在京对包括《经济参考报》在内的众多媒体记者表示,“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要加上两农,即农企和农社,我称之为‘五农’,这也算是个创新吧。”
年近6旬的刘永好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记者注意到,他每次参加两会,都会提出多个与三农相关的提案。
刘永好认为,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高生产率;农村问题主要是农村建设城市化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的水电管网、交通通讯、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农民问题则主要是提高收入、减小劳动强度的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为此连续出台了七个‘一号文件’,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刘永好面色凝重地说,“比如从收入上讲,几年前城乡居民收入比是3.31:1,现在则达到3.33:1,城乡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当然,这不是说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降低了,而是这几年城市发展得更快了。”
据介绍,刘永好出生于成都市郊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农业直补、提高粮价等很多惠及三农的政策,拿出了很多钱支持农村经济,可农民增收问题为什么仍然严峻?
刘永好说:“最近几年,我走访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发现这些地方的农民收入和城里人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多。我从中看到一个现象,这些国家都有着发达的农业企业和健全的农业合作社制度。其实,在我国农村经济搞得好的地方,也都是企业发展快的地方,是农业专业合作社搞得好的地方。”
刘永好由此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重视发展农业企业,要让农民建农场,让农民成为农场主。农民搞农企的转变过程,也是农民收入提高的过程,最终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农村生产力获得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民受尊重的过程。因为农业企业受到的尊重肯定比单个农民获得的多,获得的收益和投入产出也大。”
“其次是农社,即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说,“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公布一段时间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在一些农民合作社搞得好的地区,农民的收入正在获得较快增长。”刘永好说。
基于此,刘永好提出了“五农”新概念。他说,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加上两农,即“农企”和“农社”,这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谈及近期正在蔓延的“民工荒”问题,刘永好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他说:“出现‘民工荒’,首先反映出国家经济回温、出口增加以及企业信心增强;其次将使得农民工工资增长,今年以来许多施工地方的农民工待遇都比去年提高了10%至20%;第三还将使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在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有所弱化,比如过去招工条件是18岁至30岁,如今放宽到45岁。”
当有记者提出“民工荒”对于企业也许不是好事时,刘永好感慨地说,尽管“民工荒”使企业工资成本提高,短期看可能是坏事,但长远看是好事,这将倒逼企业为消化用工成本而加大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