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教改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来源:
人民网
2010年03月04日08: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这份被誉为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路线图的纲要当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长期以来,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择校”、“条子生”、“疯狂奥数”等现象从来就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野,它也成为了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那么,新的教改纲要能否终结我们提到的这些择校风、奥数班、小升初蹲坑班等等的这些怪现象?如何实现孩子在义务教育面前的“人人平等”?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嘉宾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共同评论。
历时一年半,数十次驿道,我们进入新世纪的首个教育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问计于民,教改路线图传递出哪些新信息?
朱之鑫:教改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到了那个时候,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的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
何帆:城乡差异和地区间的差异是最值得关注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这份纲要里,对问题的概括还是比较全面的。在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他讲到了我们现在遇到的城乡间的差距,地区间的差异,还有不同学校间的差异。在这三个差异里,其实城乡差异和地区间的差异是最值得关注的。根据2007年的数字,北京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平均每年要花的公用经费是2950,上海大概是2800块,贵州是198块钱,北京是贵州的15倍,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中国现在的教育的现状是真好,巴西的一个副总统参观了北京的史家胡同小学,感动得不得了,回国之后就流泪了,说巴西能够有这样的小学该多好。但事实上巴西的义务教育从某个角度来说,做得比我们好,巴西的联邦财政里有18%是用于教育的,州财政里有25%用于教育的,贫困户可以领这个助学金,如果农民的子弟进城之后,办个转学手续就马上可以进入公立学校。而中国现状是差的太差,所以这是需要均衡发展的,这份纲要就是要专门针对这个问题。
李希贵:最迫切、最难解决的是校际之间的差距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我们要特别关注城乡和区域差距的缩小,但是我们身边最迫切,最难解决的是校际之间的差距。因为一说学校的改变,它不是仅仅靠资源的整合能够完成的,尽管纲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校际之间差距的一些非常好的措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即使这四项措施全部到位,对于一个学校的改变也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它从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的文化建设,校风和质量的提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学校校际之间的差距的缩小,让我们家长特别关注,这是我们有着切肤之痛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第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措施,在微观上还要研究学校解决的办法,另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耐心。
何帆:均衡发展中的均衡不是均等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择校的问题上,家门口的学校跟一些传统的名校各方面条件都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比如像北京四中只有一个,而我们家门口的一个区级中学是很烂的,你要想把这个区级中学变成四中是很难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希贵校长是专家,他肯定有更深切的体会。即使把硬件配备齐全了,名校还有历史传统和品牌资源等等优势条件。但是话说回来,要想把四中变成芝麻街中学很容易的,你只要限制四中的发展,它就慢慢地退步,变成芝麻街中学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在讲到均衡发展的时候,这个均衡它不是均等。我们现在好的学校还要继续发展,还要跟上国际上一流的那些中学。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帕里托改善,就是不让现在已经好的退步,但同时要让差的要跟上,这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现在一谈到择校,很多家长都有意见,因为现在择校很难,而且要交择校费。但是要是再同时去问这些家长,问他们是愿意让小孩上芝麻街中学,还是上四中,家长们肯定还是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当政府要倾听民意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大家呼声。就是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四中,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芝麻街中学。
李希贵: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社会应对均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均衡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给家长提供均等的机会,叫机会均等;第二个要素就是政府的行为,应该是在各个学校资源的配置上的均衡,包括我们的经费、教师队伍以及设备设施的这些配置上,政府的行为应该是均衡的。还有在纲要当中非常重要一句话,就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这句话在起草过程当中,大家讨论挺多,就是为了避免大家在理解上把均衡和平均对等,我们还是希望社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这个均衡是首先国家要对义务阶段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方案,然后我们在一定区域内的学校都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之下,鼓励各个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学校办得更加有质量,更加有特色,使我们的家长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是一个目标。
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献计献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细化操作?
李希贵:地方政府应解决教师编制和学科的结构性问题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个纲要让我比较欣赏的是,它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矛盾的这样一个思路。我提一个建议,就是现在地方政府应该用一些特别的政策,来解决我们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在教师编制上结构性出现的现象。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一个农村小学有12位教师全部超过53岁,而且没有英语老师、计算机老师、美术老师以及音乐老师。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解决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在师资上解决不了。但是我们的地方政府感觉到教师编制够了,但是在学科的结构性的矛盾上非常突出,我希望能拿出一些特别的政策,来解决好这一点。
何帆:要是能解决860万孩子在民办教育问题,能够解决2000万农民工孩子问题,那能够带来的社会进步远远能超过我们去拿一两个诺贝尔奖。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让我给这个纲要提意见,就是从解决最显而易见的不均衡问题入手,那什么是最显而易见的不均衡?就是那些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现在的子女教育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义务教育,我们除了公立学校,还有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提供的也是义务教育,但是它没有办法像公立学校那样从政府拿到经费。2007年,有860万学生在民办学校里接受教育,所以他们现在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更不用说一些农民工的子弟,农民工子弟现在在学校的生存都成问题。现在据估计至少有2千万跟着父母到城里来上学的农民工子弟,在中国解决好这些孩子的上学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这是个魔术数字。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860万孩子的教育解决,能够把这2000万孩子的问题解决,那能够带来的社会进步远远能超过我们去拿一两个诺贝尔奖。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关键地方还是要肯花钱和会花钱。肯花钱就是要把我们的教育经费落到实处,会花钱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制定出来一个花钱的目标,但还要再坚强监督,我建议要有一个独立的财政预算,还要考虑是否应该给一些落后的地区和贫困的家庭专门的一些财政的补贴。
李英歌: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镇这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有关
(湖南省邵阳市资江学校校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像我们这个地区,应该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镇,大多数农村,很多的偏远乡村,一个村子里几百个人就留下那么几十号老老少少在那,甚至有些小孩子都带出来了,就留下一些老的在那,像这么一个问题,光教育本身它是不能解决的,应该说它是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如果说现在要到农村里面去投入,去建学校,但那地方都没人去读书,那么首先就是要让农村人口回流,要把当地建设好,让人们能在自己的家乡安居乐业,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在当地好好地读书,那个时候,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均衡发展。
苏凯声:教师是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优质的教师资源应适当向落后地区倾斜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教师,很多地区的教育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要偏低一些,那么如何能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使得优质的教师资源也能够向这样一些地区倾斜,那么恐怕我们在政策上还需要有更多的办法。
田慧生:2020年,我国能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
(中央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国家纲要的角度上来说,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它明确地提出了目标。从具体的方面来说,因为我们国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为总的目标之下,各地在推进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可以多样化的。比如有些地区在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方面,有了比较好的突破。还有一些地方,在整体机构师资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好的工作,我相信在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2020年基本实现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是完全可能的。
李希贵:还应有更多的措施给家长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了,但我们的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应该立刻明确的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准备,就当我们提供给家长的均衡教育,这时候教育的选择性,我们的政府怎么来满足家长的选择的权利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所以在这个纲要当中也要提出来,就是要办好民办学校,来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当然,还应该有更多的措施,通过办学体制改革,育人模式改革等等,来给我们的家长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准备。
何帆:应改变管理的思路政府部门应去管教育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起步阶段开始,关键还是要改变我们管理的思路,因为过去一直有一个思路,就是政府要去办教育,那么今天要把思路调整一下,政府部门应该是去管教育的。 (来源:央视网)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