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3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继续推进高考改革的通知,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是针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变化,从2010年起,山东将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在相关省市党报同行的帮助下,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对“高考加分”的存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高考制度改革的回归
“我刚刚听说了这个消息,对于一个高考大省来讲,能作出这样的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此我很敬佩。”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委员说,“加10分、20 分对很多考生来讲,相当于在高考中多做了一个大题,可以‘跨越’好几万人。取消加分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多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回归。”
孙惠玲委员介绍,从2009年起,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不再享受录取照顾政策。“决定取消这项加分的一大原因是该奖项的含金量不太高,很多学生可以拿到,失去了加分的意义所在。”
重庆市从2009年起取消了高考中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另外将享受加分的市级比赛由 13 项调整至 11项。经过《重庆日报》同行牵线搭桥,记者找到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锋委员。他认为,高考加分制度原本是为了纠正高考选拔人才中“一刀切”偏差而建立的,在这方面曾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加分标准欠缺科学性,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弄虚作假等‘变异’现象,这对‘裸考’的学生来说不仅不公平,而且很可能错失上大学或上名校的机会。”
“裸考”只是简单的公平
“我认为‘裸考’只是一种简单的公平。”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委员认为,高考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引导中小学教育的方向,“ 加分”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如能做到公平公正,也不失为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印杰介绍, 2009年上海市的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都有缩减,分别由以往的加“ 20 分”调整为 10 分, 10 分改为加5分,还取消了“经审定的推优生”这一加分项目。”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鲁安怀委员认为,加分政策的存在还是有其合理性,的确为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对于打破应试教育弊端、推行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高考加分是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待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取消。”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罗里熊说。
期盼实行“阳光加分”
“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真正杜绝金钱、权力购买及交换教育机会的行为。”鲁安怀委员说。
“ 要想让高考加分公正透明,惟一办法就是分权。”印杰委员认为,可以借鉴高校自主招生的做法,将整个招生过程分成 5段,每一段由不同的人负责,“加分”全过程要接受社会监督,每个环节都有教育监察和纪检部门的人参加,获得加分的学生名单要在媒体上公示。(董卿 魏然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