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机构要管好“钱袋子”
本报今天的相关消息中报道,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下称“人大财经委”)昨日表示,建议财政部明年向全国人大报告基本建设、行政经费等社会关注的项目支出情况。
这条消息背后的含义是,国家权力机构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在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未来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报告当中,须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特别是要汇报社会大众非常关心的行政运行经费。应当说,这是全国人大强化监督的一个体现,通过加强和改进预算监督来满足民众的期待。
从道理上讲,政府向人大汇报行政运行经费,本该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当前,这件事情还多少显得有些不太顺畅:其一,政府行政成本长期以来一直高企,久为社会诟病,也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一些人对公布这笔庞大费用有顾虑;其二,行政成本的规模究竟有多大,长时间以来一直较为模糊。政府从未以公开形式公布过行政成本。一些学术机构则曾经有所披露,但不同机构间判断也不一。有的称,行政成本占到了总财政支出的1/5左右,有人甚至称高达1/4左右。
其实,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过高,即使不用数据说话,社会大众也有强烈的经验感受。在现实中,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消费等等乱象,比比皆是,亦备受指责。可以说,一些公务人员大手大脚乱花公家钱的现象,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道非常“刺眼”的风景。
必须看到,在行政系统中,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企,这不仅是不正之风,也容易滋生腐败。同时,行政运行经费在财政支出的总盘子中不恰当地占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必然使得财政支出结构难以合理。也就是说,该花钱的地方政府可能吝啬了,而不该花钱的地方又十分慷慨,这样的情形必会招致民众的不满。
2009年中,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收入出现困难局面,改变了一段时间来不断上行的趋势。在此情况下,行政运行成本高企的情形更引人关注,也招致更多的批评声音。显然,如果有限的财政经费不能用在“刀刃”上,不仅会产生丑陋现象,还会拖累经济的增长步伐。
平心而论,目前的行政成本过高,有历史的惯性在起作用。比如,行政成本高企,与成本预算的不够透明有关,与行政机构膨胀、人员庞杂有关,也与一些公务人员习惯了大手大脚乱花钱有关。但总体而言,行政运行费用具备一定的弹性,这其中可压缩的空间是很大的。
可以看到,在行政系统内部,节约行政开支一直被列为改进工作的目标。很多地方也有不少经验,尤其是在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经费预算等方面,管理上越来越严格。这就是说,在行政系统内部,依靠相关制度与纪律,自上而下进行约束,具有实际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要认识到的是,种种试图节约行政开支的做法,应当与政府厘清行政成本的规模有多大这个任务并行。如果在宏观面上,行政运行费用始终云里雾里,其不合理的程度究竟有多大也弄不明白,则节省行政开支也难免会缺少明晰的目标。本报日前有报道称,财政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深化预算科目改革,设立反映行政成本的支出科目,试图统计出全国的行政成本的规模。这反映了财政部门在切实地改进相关工作。
当然,缩紧不必要的行政运行开支,在行政部门的自身努力之外,也要靠外力的监督。作为国家权力机构的人大加强监督,就非常有必要。正因此,人大财经委要求财政部明年报告基本建设、行政经费等社会关注的项目支出情况,确实是给财政部门布置了一道必须完成的作业。
进一步说,我们赞成人大财经委提出的这个合理建议,同时也认为,行政运行成本本无秘密可言,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节约行政开支的大背景下,财政部门向全国人大汇报的同时,也不妨向社会大众作一个交代。如此,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往后就可以不再是一笔糊涂账目,在接受人大监督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直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