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全国两会_格力特约全国两会报道 > 2010全国两会最新消息

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取消高考将更不公平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3月13日07:40
  3月4日,当记者来到北京21世纪饭店参加全国政协教育组的分组讨论会时看到,会场内,有委员慷慨陈词,有委员要即兴发言;会场外,有委员在过道内被各路媒体围堵。

  无论是学生减负、应试教育还是教育公平、高考制度改革,抑或是高校的去行政化……哪一条都可以让委员们滔滔不绝。

  对于这些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又会怎么看呢?在会议的间隙,《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赵沁平。

  取消高考不可行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吗?我们是否考虑过取消高考制度?

  赵沁平:坦率地说,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怎么改有待深入探讨,必须要慎重从事,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民的承受、认可程度,容不得半点草率。笼统地讲“取消高考制度”,我认为并不可行。我国不是没有过取消高考的先例,结果证明怎么样呢?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教育培养了那么多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我们不能对高考制度全盘否定。如果你在网上发个帖子,宣布取消高考,我想可能会遭到80%的网友反对。

  公共考试(在国外是社会机构组织的社会考试,我国是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进步。其作用有三,一是保证基本的公平性,二是具有交流和共享性,三是降低全社会高考招生的成本,包括考生的开销。

  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还相当大,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首先要确保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再就是选拔过程的公平合理。

  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是现阶段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如果取消,会导致更严重的、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在于选拔标准太单一,只看高考成绩。

  高考并没有“一考定终身”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怎么看中国高考制度的“一考定终身”?

  赵沁平:我不太能理解“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就拿一个高考学生来说,如果今年考得不好,可以明年再考;明年没录取,后年还可以再考,并没有“一考定终身”。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的高考制度设计会让学生多考几次,取最高值。您不认为这种设计比中国的一次考试要合理得多吗?

  赵沁平:这其实也是我们要考虑改革的方向之一。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机制办法可以借鉴,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已进行的试点情况可以总结,稳步推进。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怎么看美国高考制度中的综合评价机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有其他因素的权重呢?

  赵沁平:突破高考成绩单一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比如像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不同类型的大学采用不同的社会考试成绩,此外还参考中学成绩,参考中学校长、学校校友推荐,有的还可面试等等,这在美国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是我们今后改革可以借鉴的。

  再过10年、20年会得诺奖的

  《中国经济周刊》:您不认为美国的高考制度比中国的更为合理吗?

  赵沁平:大家都愿拿美国的教育制度与我们相比。的确,美国的教育制度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而且我们有不少教育制度、措施是借鉴了美国的,比如我国的学位制度、博士后制度等。

  但是教育发展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是与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有些教育制度在美国合适,但搬到我国就行不通,或者起码现在行不通。比如,美国大学经费中校友捐赠占相当比例,我国大学则微乎其微。

  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经济发展不一样。我国经济建设可以30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如果追求30年教育成就、30年大学建设走过人家100年的道路,在某些方面就会发生问题。百年树人,教育需要严谨、需要循序渐进,教育不宜“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引起国人深思;迄今为止,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赵沁平:钱老提出一个令国人和政府深思的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一定数量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但确实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不足。

  至于诺贝尔奖,我们可以关注,但不必太过在意。我们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致力于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致力于做好我们的事情,再过10年、20年,我们会得的。(记者胡雪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策划:代表之路:基层代表发言机会少

社保

[提要]刘瑞莲代表我们农民发言了,那还是王书记照顾她,点名让她发言的。要不然她还抢不着…[详细]

寂静之声:再见记者梦 早安公务员

寂静之声

[提要]曾经充满梦想的青年被现实打击,事实告诉她体制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也许之前会对公务员的安逸生活嗤之以鼻,现在……[详细]

公民观察:电影孔子忠君思想应抛弃

应松年

[提要]徐友渔觉得传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确实只能够靠重新解释传统,甚至靠重新塑造传统来解释问题…[进入专题]

[迟福林谈政府转型]利益主体分化,改革形成原来三十年之初那样广泛认识的基础不存在了…[详细]

[民情样本之重庆打黑]在这场舆论漩涡中裹挟不清的,是律师的立场和理性力量…[详细]

素描:你撒网我撑伞 网民官员博弈

两会素描

[提要]关注网络利用网络,在今年两会成为亮点,网络监督代表民心所向,但应该遵守适度的原则…[详细]

虚拟提案:参与两会 发出你的声音

虚拟提案

[提要]难道集体户的人低人一等吗?我希望委员与代表们就此提出议案,废除各地市除户口准入以外的相关歧视条款…[详细]

评论排行

总理网上问民意

[提要]亿万网友通过一个个跟帖和留言传递着网络民意,而总理也从这数以百万计的跟帖留言中看到了“信心和力量”…[进入专题]

[住房]住房公积金应该应该需要改革了,不能让建筑房产业独享利益…[详细]

[就业]现在每年的毕业生都逐年增长,我在刚上大学就感到了压力…[详细]

手机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

[提要]等车时、睡觉前…手机wap.sohu.com(免费),随时随地关注两会进程!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提案,发评论,提问题…[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