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什么才是“悲剧”
不应归咎于“医药分开”,而应该加强新医改在执行层面上的监督与纠偏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你是哪家媒体的记者?我在外面吃饭,稍等。”3月5日晚接近7时,宗立成拿起濒临断电的手机,这是他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接到的第三个记者电话。
此时,他正与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探讨着“医药分开”可能的实施方式和途径。
这位来自山东省青州市、任职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全国政协委员,由于在3月2日对媒体发表“医药分开的医改如果成功是全国人民的悲剧”的言论,迅即成为舆论热点,饱受争议。网民将一顶顶帽子扣在了他头上:“资本代言人”、“为自己说话”。
对于舆论的激烈反应,宗立成并不意外,“我敢这么说就甘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骂!”
“悲剧论”缘起
3月2日上午,政协会尚未开幕,宗立成在政协经济组驻地北京国际饭店向媒体抛出:“医药分开的医改如果成功是全国人民的悲剧。”这样的观点立刻遭到了一片质疑,加之一些媒体将“医药分开”直接等同于医改,使这条新闻备受关注。
次日,宗立成公开出面解释:“作为药厂的负责人,正由于身在其中才对医药关系了解颇深,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别人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我说的绝对是我所知道的真话。”
3月4日中午,他又在博客上发表简单的声明强调:医药分家是两个行业间的事,不能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混为一谈。
3月5日晚,在接受《望东方周刊》记者的采访时,宗立成加重语调表示:“我举双手赞成医改,但不赞成一刀切式的医药分开。”
他对所谓“一刀切式的医药分开”做过解释:医院不搞药品了,完全由商业公司来经营。“这是曲解医改,把医改简单地理解为医药分开。”
而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谢子龙今年又一次提交了关于“医药分开”的议案。他说,他执掌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销售额在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内排名第一。他对本刊记者表示:“新医改中‘医药分开’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目标直指‘以药养医、医药不分’的体制顽疾,是非常英明的做法。”
此外,医卫界一些人士也表达了与宗立成相反的立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对本刊记者表示:“‘医药分开’是相关部委十几年艰辛讨论才达成的共识,最终在十七大报告中被党中央采纳,是全行业全体职工十几年来的共同努力。”
药政司司长前来对话
“医院日常需要的药品品种很多,如果让它自行向几百家药厂采购,你觉得医院该怎样管理呢?”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特意来到驻地,与宗立成探讨。
宗立成认为应该给予医院大宗药品的经营自主权:医院可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价。对于那些特药、新药、用得少的药可以从商业公司购进,因为医院单独采购成本较高。
“现在药厂和医药商业公司是制衡关系呢,还是⋯⋯”郑宏再问。
宗立成抢答:“不,不,我们之间关系很好!”
“山东不是在搞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吗?你们企业有多少产品在里面?”郑宏三问。
“基本上都在里面吧。我们顺其自然⋯⋯”宗立成回答道。
“商业公司欠你货款?你是从结果来考虑,担心剥夺了医院的采购权,商业公司会变得强势吗?”郑宏四问。
“商业公司不欠我们的款。我现在不是考虑自己的企业利益。凭借我的营销和管理策略,即使搞‘一刀切’,我也可以生存得比较好。”宗立成表示。不过,在交谈中,宗立成也透露,“1994年我们企业改制的时候,还有好多商业公司欠货款,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郑宏接着问:“你们公司的重点是做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
“顺其自然,如果医院需要我们的产品哪都能到⋯⋯商业公司也可以来进货。”宗立成答。
而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宗立成接受新华网访谈时曾透露,其公司以直销为主,很多产品直接卖给各大医院,“有70%的产品采取直销方式”。
“现在医药分开正在各地进行试点,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式。你是对这个制度安排存在担心?”郑宏问。宗立成点头。
对话进行了约半小时,郑宏准备起身离开。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新医改探索,有些地方探索过后反响很大。我今天是特意过来的,来听听宗委员的观点,以及有哪些实际的有效实现方式和途径。”郑宏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会见完郑宏并与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深入探讨“医药分开”之后,宗立成开始变得出言谨慎。
如何防备“悲剧论”成真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长陈竺回答媒体提问时,对宗立成委员的观点做出回应。“‘医药分开’讲的是医药领域的购销活动和医疗机构、医生的利益分开,并不是说把医生和药品分开。”
“医药分开”在前几年的两会上属于热点话题。相比而言,今年争论渐少。而宗立成的表态,尤显突出。
其实,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曾对“医药分开”表过态:“想不通”,“很迷茫”,“思想上压力大”。
梳理舆情可见,对于这次的“悲剧论”,一部分人将宗立成的立场定性为“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有人理解为“医药分开之后,对中小型制药企业是一个生存威胁”。
拥有硕士学位、现年54岁的宗立成,曾任国企经理,1992年创业建立制药公司。他自我评价是“比较实在”。
从宗立成近几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看,他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有时甚至还会即席赋诗。
据公开资料,宗立成负责的这家制药企业是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小型企业,现以大输液和粉针剂为主,年产输液3亿瓶、青霉素1.2亿支。
“我的药厂经营得不错,自己不缺吃喝,没必要为自己谋什么利益。我是从全局出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因为我是全国政协委员。”他曾经对媒体如此澄清。
“医药分开之后等于给药品流通增加了中间环节,企业回笼资金更没保障,这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他还说,“所以我说这个医改简直太荒唐了,原本由医院赚的钱还能用来改进医疗设备,今后这钱给医药公司赚去了,还会流回到老百姓口袋里吗?”
对于宗立成的解释,一些网民直接点出其漏洞。
由发言可见,宗立成对医药分开之后可能造成的两个后果比较担心:其一,企业与医院直接建立的销售网络可能失效;其二,商业企业控制话语权,制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药企业)的议价能力大打折扣。
而从新医改的出发点来看,宗立成的第一个担心本来就是“医药分开”针对的问题之一,其中牵扯到医药企业和医院的商业贿赂;同时,我国几千家制药企业,散小乱,缺乏自主研发能力,97%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制药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在改革情理之中。
不过,也有来自医药企业的代表认为,应该警惕新医改在推进过程中执行层面出现新问题,以防备“悲剧论”成真。
如此看来,真正的担心也许是:医院在“医药分开”后,如果对医院的补助机制不到位,可能催生各种“止损”之策,百姓的看病贵不但不会减轻,反而可能加重;制药企业面对商业企业、医院两头狙击,话语权的确会不同程度地丧失,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利润不能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动力仍然不足,可能造成企业倒闭等一系列问题。
宗立成的担心,不应归咎于“医药分开”,而应该加强新医改在执行层面上的监督与纠偏。
3月9日上午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上,江苏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在谈到基本药物制度时候就曾表示担心失败在药品质量上,“最担心的就是行业内的一些害群之马。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标准,否则基本药物目录都让老百姓吃上假药、劣药,那我们的基本药物目录也会成为悲剧。”